:::
資料庫查詢時間:391.8359 ms
共 212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舊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往日的德澤。《左傳.成公十三年》:「穆公不忘舊德,俾我惠公用能奉祀于晉。」唐.韓愈〈題楚昭王廟〉詩:「猶有國人懷舊德,一間茅屋祭昭王。」
2.德高望重的老臣。《晉書.卷三三.何曾傳》:「可謂舊德老成,國之宗臣者也。」《新唐書.卷一三○.裴漼傳》:「天寶間稱舊德,以寬為首。」
|
巴伐利亞邦立圖書館遠東部(德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位於德國慕尼黑(Munchen)的巴伐利亞邦立圖書館之遠東部(Bayerische Staatsbibliothek, Ostasienabteilung)創始於19世紀初。今日的圖書館雖只稱邦立,但實在兼有國家圖書館的性質,因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建立的德國是個聯邦國,而所有圖書館都屬邦轄機構,而非聯邦機構,以致全國沒有任何圖書館有國家圖書館之稱;但國家圖書館的實務,總是要人擔當的,於是便囑以下3家圖書館來分擔:(1)法蘭克福(Frankfurt am Main)的德國圖書館(Deutsche Bibliothek),(2)柏林(Berlin)的柏林邦立圖書館(Staatsbibliothek...
|
真德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真德秀(1178~1235)字景元,又字希元,福建浦城人;生於南宋孝宗淳熙五年,卒於理宗端平二年,享年五十八歲;諡文忠,人稱真文忠公;曾在家鄉築西山精舍講學,所以學者亦稱他為西山先生。十二歲入黨庠,十四歲通六經子史,二十二歲登進士,二十八歲中博學鴻詞科;以詞林起家,累官至翰林學士。至四十歲以後才專一講學,在西山精舍與師友輩詹體仁、黃叔通等講習討論;然不久又被派為官,所以一生專門講學時期不長。當韓侘冑反對朱熹,而以「偽學」禁錮善類的時候,當世大儒著作多被禁絕,獨有西山、鶴山(魏了翁),衛道守經,以斯文自任,始使正學能繼續傳布。西山、鶴山並稱,兩人都是南宋末期的大學者;西山在朝近十載,雖沒有重...
|
德日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德日進神父(1881~1955)是法國的地質學家、古生物學家、人類學家和宗教思想家。從一九二二年起至一九四六年止,在我國從事考古工作,走盡大漠、溯源黃河,一方面探尋生命的起源,一方面思索人類的未來。在一九四○年於烽火的北平完成〔人的現象〕(Le Phenomène Humain, The Phenomenon of Man)。
他相信整個宇宙的歷史是一種逐漸轉變,而且朝著一定方向發展的演化。因此演化可以視為一種生生不息的成長,其生長的程序是發散(divergence)、收斂(convergence)、顯現(émergence),而人類則是這一發展的主軸。當人的意識日趨於完善之... |
德育的規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德育的規準是指施行道德教育時所應依據或至少不違背的準則。釐清這些規準,需先釐清德育的上位概念「道德與教育」的規準。
道德的規準隨著不同的哲學立場而有不同。目的論者以某種自然傾向來界定道德,如快樂主義講快樂、功利主義講最大多數人的快樂(功利原則)、霍布斯(T. Hobbes)講生存、休姆(D. Hume)講道德感。義務論者如康德(I. Kant)則認為道德不為其他目的,而是為道德而道德,是一種義務;具體言之,道德乃依定言令式而行,需具有普遍性,以人為目的而不只是工具,並符合自律原則。此外,杜威(John Dewey)以實用主義界定道德。孟子認為道德即人之良知良能,是人之異於禽獸... |
私立樹德家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牛津大學波德利圖書館中文部(英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波德利圖書館是牛津大學的中央研究圖書館,也是英國6個版權儲藏圖書館之一。館名得自創辦人波德利(Thomes Bodley)。1602年正式開館。該館最早的藏書中就有中文書。在19世紀收到的藏書中包括埃文思(Edwin Evans)的藏書、漢學家偉烈亞力(Alexander Wylie)的藏書、1876年參加美國立國100週年紀念展覽的基督教布道用的出版物、與1884年在倫敦召開的國際衛生展覽會展出的書。在20世紀上半期該館獲得一個非常重要的中文藏書--漢學家巴克斯(Sir Edward T. Backhouse)的私人藏書。
牛津大學過去除了波德利圖書館之外,還有中國研究院(... |
大學校務會議(德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德國大學校務的最高管理機構,便是大學校務會議。參加會議者應包括:大學校長、副校長、由大學各團體選出的代表(正副教授、講師、助教、職員和學生);其代表的比例,由各校的學校章程(Hochschulverfassung)規定之。聯邦德國一九七六年一月二十六日頒布的[大學基準法]中規定了大學校務會議的權責。但是德國為聯邦體制,各邦除了上述的基準法之外,還有自己的大學法,關於組織和權責的分配,略有不同之處,茲舉赫森邦(Hessen)為例:
赫森邦於一九七○年通過一項[大學法],將原來權力分散在各學院的體制,改變成為權力集中在校長的制度。校長乃由校務會議(Senat)提名,然後由全校代表... |
建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建立德行或功業。《史記.卷七三.白起王翦傳.太史公曰》:「當是時,翦為宿將,始皇師之,然不能輔秦建德,固其根本。」《文選.班固.兩都賦序》:「道有夷隆,學有麤密,因時而建德者,不以遠近易則。」
2.確立的德行。《老子》第四一章:「建德若偷,質真若渝。」
|
赫爾巴特思想在德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德國教育學者赫爾巴特(Johann F. Herbart, 1776~1841)的思想初末在德國學術界引起太大的注意,直到赫爾巴特死後的二十餘年,其弟子齊勒(T. Ziller, 1817~1882)大力宣揚,赫爾巴特的學說才逐漸受到重視,因而掀起所謂的赫爾巴特運動(Herbartian Movement)。
赫爾巴特運動約起於一八六五年,由齊勒發表[教育性教學理論的基礎]而展開。齊勒是萊比錫大學的教育學教授,在萊比錫大學建立了一所實驗學校和赫爾巴特思想發展中心。一八六八年,齊勒與其他的赫爾巴特主義者共同建立了「科學教育學協會」,宣揚赫爾巴特的學說。同時將赫爾巴特原來的系統教...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