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2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994.953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陳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陳琳(?-217年),字孔璋,廣陵射陽(今江蘇淮安縣東南)人。東漢時期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目錄1 生平2 著作3 評價4 參考文獻 生平勸何進漢靈帝末年,陳琳任大將軍何進主簿,中平六年(189年)何進因何太后拒絕交出宦官而欲招引諸侯入宮作兵。陳琳以「掩目捕雀」諷刺何進自己騙自己,認為應閃電殺進宮中,引外兵入宮只會招來大亂。結果何進先被宦官殺害,而召來的董卓的確令天下大亂。文采飛揚後避難至冀州,入袁紹幕僚。袁紹的軍中文書,多出其手。最著名的...
逆耳忠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忠言逆耳」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戰國七雄中的韓國,因為飽受強鄰秦國的威脅,加上國君無能,人心渙散,以致內憂外患交迫,隨時都可能亡國。韓非身為韓國的諸公子之一,曾在荀子門下受業學習,希望能用一己之才,為國效力,挽救國勢。他雖屢次上書勸韓王,卻無法受到重用。於是他把滿腔的抱負雄心,寫成《韓非子》一書。在《韓非子.外儲說左上》中提到︰有用的藥,吃起來雖然覺得很苦,但是聰明的人卻會勉強自己喝下它,因為知道吃下之後能夠治好自己的病;忠直的話語,聽起來讓人很難受,但是英明的君主卻會聽從,因為知道採納之後可以成就大業。後來「忠言逆耳」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表示誠懇正直的規勸往往刺耳,而...
不咎既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既往不咎」之典源,提供參考。 《論語.八佾》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戰栗。』」子聞之曰:「成事不說1>,遂事不2>,既往不咎3>。 〔注解〕 (1) 成事不說:已經做過的事,不便再解說。見「成事不說」。 (2) 遂事不:對於已完成的事,不便再挽救。遂事,已經完成的事。 (3) 咎:責怪,追究罪過。
刈草除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斬草除根」之典源,提供參考。 《左傳.隱公六年》五月庚申,鄭伯侵陳,大獲。往歲,鄭伯請成于陳,陳侯不許。五父曰:「親仁善鄰,國之寶也。君其許鄭!」陳侯曰:「宋、衛實難,鄭何能為!」遂不許。君子曰:「善不可失,惡不可長,其陳桓公之謂乎!長惡不悛,從自及也,雖欲救之,其將能乎?《商書》曰:『惡之易也,如火之燎于原,不可鄉邇,其猶可撲滅!』周任1>有言曰:『為2>國家者,見惡如農夫之務去草焉,芟夷3>蘊崇4>之,絕其本根,勿使能殖5>,則善者信6>矣。』」 〔注解〕 (1) 周任:周朝時賢能的大夫,生卒年不詳。 (2) 為:治理。 (3) 芟夷:割草。芟,音ㄕㄢ,除草。 (4)...
傾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傾覆邦國。指亡國。《晏子春秋.內篇.上》:「此離樹別黨,傾國之道也。」
積薪居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後來居上」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史記.卷一二○.汲鄭列傳.汲黯》載,漢武帝時,有位叫汲黯的大臣,他的個性剛強,說話很直,有不滿的地方就對皇帝直言勸,毫不隱藏,武帝因此不太喜歡他,將他外調到東海去做官。後來,因為他在當地的政績很好,武帝又將他調回宮中做大官。但他直言不諱的個性仍然不改,加上性情急躁,很容易得罪人,因此一直無法高升。反觀其他大臣,像公孫弘、張湯等人,原本是位在汲黯之下的小官,但因懂得討皇帝的歡心,仕途平步青雲,一路做到了丞相、御史大夫,官位超越了他。汲黯因此心理很不平衡,見到武帝就說:「皇上您用人有如堆柴薪,後來的反而在上面。」抱怨武帝用人沒有先後次序。後來「後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岒峨:高下不齊的樣子。《楚辭.東方朔.七.怨世》:「世沉淖而難論兮,俗岒峨而嵾嵯。」漢.王逸.注:「岒峨、嵾嵯,不齊貌。」
不通一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竅不通」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商朝末年,紂王沉溺酒色,設酒池肉林,不理朝政,殺害許多直言進的忠臣,導致國勢危在旦夕。紂王的叔父比干,是當時的賢人,他看到紂王如此荒淫無道,十分痛心,便勸他力圖振作,遠離酒色,造福天下百姓。紂王不聽,反而以賢人的心七竅皆通的傳說為藉口,要借比干之心來看看,便將比干處以挖心酷刑。孔子針對這段歷史,很感嘆地說:「紂王的心智如果有一竅可通,比干就不會死了。」由此說明,為政者如果心智昏昧不明,便是國家滅亡的主要原因。後來「一竅不通」這句成語,就從《呂氏春秋.貴直論.過理》中所載的孔子的這段話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人昏昧不明事理,或對某事完全不懂。
詞嚴義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知二子果可用,非獨詞堅由志確。朝廷清明天子聖,陽德彙進群陰剝。大烹養賢有列鼎,豈久師門共藜藿。予慚職未能薦,有酒且慰先生酌。 〔注解〕 (1) 俚:鄙俗。 (2) 醇:音ㄔㄨㄣˊ,精純。
朕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預兆、徵兆。唐.溫庭筠〈再生檜賦〉:「窮勝負於朕兆,慕休祥於邦國。」《宋史.卷四○○.楊大全傳》:「則事有幾微於朕兆者,可陛下乎?」也稱為「兆朕」。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