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9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09.388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開布誠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開誠布公」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諸葛亮是三國時蜀國的政治家兼軍事家。東漢末年,他隱居耕讀,劉備聽說他的才能,於是三顧茅廬,登門請求諸葛亮出來從政。諸葛亮執政期間,路不拾遺,夜不閉戶。陳壽在《三國志》的〈諸葛亮傳〉中,對諸葛亮非常推崇,他讚揚諸葛亮在當丞相時,能夠「開誠心,布公道」,以真心對待部屬,處事大公無私,所以受到大家的愛戴。即便他「用法嚴峻」,但人民雖畏懼卻沒有怨言。軍政大權都操在他的手中,但後主對他絲毫不疑。因此,陳壽認為他是跟管仲、蕭何差不多的人物。後來「開誠布公」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誠意待人,坦白無私。
宗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為世所宗仰的臣子。《漢書.卷三九.蕭何曹參傳.贊曰》:「唯何、參擅功名,位冠群臣,聲施後世,為一代之宗臣。」唐.杜甫〈詠懷古跡〉詩五首之五:「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
八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稱八位通達之士:(1)三國時諸葛誕、鄧颺等八人相善,並俱威名,人稱「八達」。見《三國志.卷二八.魏書.諸葛傳》注引《世語》。(2)晉代光逸、謝鯤、阮放、畢卓、羊曼、桓彝、阮孚、胡毋輔之八人,散髮裸裎,放浪形骸,時人稱「八達」。見《晉書.卷四九.光逸傳》。
郿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縣名。在陝西省渭水南岸、西安市之西。西南有五丈原,為諸葛亮出師身死處。
孽由自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咎由自取」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在《三國志.卷四○.蜀書.劉彭廖李劉魏楊傳》中,作者陳壽記敘了蜀國七位大將的生平事略。劉封,是劉備的養子,具有武藝,氣力過人,堪稱是一員猛將;然而因沒有出兵援救關羽,並且和孟達不和,使得孟達最後投奔魏國,他因此受到劉備的責怪;此外,諸葛亮也擔心他剛猛的個性,將來在改換政權後會很難制御,勸先主除之,終於導致劉備把他賜死。彭羕,劉備認為他足以和孔明、孝直等人並駕齊驅,但諸葛亮卻認為彭羕心大志廣,無法保國衛民,後來劉備就把他派離了京師,給予一個太守的職位;他對於這樣的遭遇感到不平,說了一句讓人引起誤會的話,就被關到獄中,最後被誅殺。廖立,諸葛亮將他與龐統相...
聲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拱手作揖,作聲致敬。《清平山堂話本.夔關姚卞弔諸葛》:「夢一黃巾使者,手執文書,進前聲喏。」《水滸傳》第一一回:「朱貴、林冲向前聲喏了。林冲立在朱貴側邊。」
賞罰不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獎賞與懲罰的原則不恰當,該賞的不賞,該罰的不罰。三國蜀.諸葛亮《便宜十六策.賞罰》:「夫將專恃生殺之威,必生可殺,必殺可生,忿怒不詳,賞罰不明,教令不常,以私為公,此國之五危也。」《精忠岳傳》第五二回:「他道我賞罰不明,因而懷恨,致有此舉。」
坐而待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也;將不知兵者,以其主予人也;主不積務於兵者,以其國予人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三國蜀.諸葛亮〈後出師表〉。 (2) 短兵:與長兵相對而言的較短兵器。〔參考資料〕 三國蜀.諸葛亮〈後出師表〉(據《諸葛亮集.文集.卷一》引)先帝慮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故託臣以討賊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賊才弱敵彊也;然不伐賊,王業亦亡,惟坐待亡,孰與伐之?是故託臣而弗疑也。
應變隨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面對臨時的事變,掌握時機,做妥善的應付。明.朱權《荊釵記》第四○齣:「姪女堅將節操持,我嫂嫂定不相容,吾兄就應變隨機,將姪女送到王門去。」明.許自昌《水滸記》第一○齣:「應變隨機,陳平之奇計先人。足參帷幄,諸葛之玄機役鬼。」也作「隨機應變」。
蔣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246)字公琰,三國蜀漢湘鄉(今湖南省湘鄉縣)人。初隨劉備入蜀,後為諸葛亮所重,稱其為社稷才。亮卒,代亮執政,官至尚書令,封安陽亭侯。以鎮靜為治,後詔琬屯軍漢中,又命開府,加大司馬。卒諡恭。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