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64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社會變遷中的教育政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所謂社會變遷(social change),是指對任何一個社會或文化而言,快速的變遷是經常或是持續發生的,而此種變遷既非短暫現象,也不限於某一空間,而是連續的與全面的,並且其影響的結果也是全面的。
教育機構在社會中具有雙重功能,既要維持社會穩定,又要促使社會革新,因而當社會處於快速變遷時,便為教育形成一股壓力,使其企圖在安定與革新當中尋找一個平衡點。可就現代社會變遷一些重要方面與教育政策之因應與調整來說明。 1.科技進步之影響:科技發展對於教育有三項影響。第一,科技發展創造了個人需要擁有新技能之要求,因而學校課程便須以培育這些技能為考量,而整個教育機構更不得不為... |
群落,社會,群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某一共同空間上,各種生物族群所組成之群體。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圖書館學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以培養中學師資及研究學術為宗旨。其制度與一般大學有別,學生在校4年,修滿154個學分(含輔系24學分),成績合格可以結業。結業後由校分發國民中學試教一年,經考核合格,始准畢業,授予學士學位。學生在校享有公費待遇,實習試教期間則依教師待遇標準支薪。
社會教育學系成立於民國44年(1955),主要任務在培育社教專才。教育內容除側重社會教育理論與實際之研討外,為使學生各具專長,自2年級起將專業課程分為:圖書館學、新聞學及社會工作3組。圖書館學組課程依性質可分為基礎課程、教育與社會教育課程、圖書館學專業課程3方面。基礎課程依照教育部訂定的大學必修科目開授,教育與社會教... |
社會學習方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蹈治療名詞。社會學習方法著重於個人在應付環境所習得之行為模式。此觀點即是個人的行為差異產生自我成長過程中所遭遇之不同學習條件。此一模式強調在決定行為時,社會和認同因素的重要性,以及觀察所扮演的角色,譬如:替代性學習(Vicarious Learning),即治療團體提供一結構性的環境,協助患者學習新的且較具彈性之行為,可以達到更大之自我了解和自覺,並增加自我的責任感。此理論假定患者在『外部』(Outside)無法表現令人滿意的角色,而在『內部』(Inside)他們不僅可以嚐試新的角色,並被允許犯錯,將不會遭到排斥。患者經由多元之假扮角色的可行性,來經驗各式各樣的角色。曾經經歷過住院治療負面影...
《An Troduction To Dance Movement Therapy In Psychiatry》1992.
|
社會科學統計電腦套裝程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社會科學統計電腦套裝程式最早於一九六五年發展完成,目前已能在大部分的作業系統或機器上操作,近年配合視窗(Windows)的流行,更開發出視窗版SPSS,使用上更加方便,且增加了許多項PC版中所欠缺的統計分析功能。SPSS最大的優點在於其指令相當簡單,且提供了一套最簡便的資料轉換(datatransformation)系統,是其他套裝軟體所無法相提並論的,但其缺失在於各版本間之功能不盡相同,造成在使用上的一些不便。
程式係由幾個獨立又可相容的模組所組成,這些模組包括: 1.SPSS/BASE:為SPSS最基本且必要的模組,其主要功能為資料管理與資料處理,並具備報表... |
社會公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行動或金錢來回饋社會的公共利益活動,通常用來幫助弱勢團體居多。
|
屋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屋覆蓋社。語本《禮記.郊特牲》:「是故喪國之社屋之,不受天陽也。」比喻亡國。
|
無紙社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紙社會的由來是因許多資訊學者對未來的預測,意指資訊的產生、儲存、傳播到利用的媒體,將由傳統的紙張形式轉變為電子形式,當所謂的電子資訊系統完全取代了紙本媒體,即是無紙社會的到來。
無紙社會構想的提出,最具代表性學者應屬蘭開斯特(F.W. Lancaster),其在1978年出版了一本〔無紙資訊系統〕(Toward Paperless Information System),首先完整提出無紙社會的概念,在該書中說明了如何利用電腦來處理資訊,電子資訊系統的運作,再以科技方面的資訊溝通為例,剖析資訊流動的過程,利用傳統紙本媒體難以突破之限制,由此預測出西元2000年利用電子資訊系統... |
社會本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有社會本能,奧國精神分析學家佛洛依德(Sigmund Freud, 1856~1939)將人的本能分為「性慾」與「自我保存」兩種,到了容格(Carl G. Jung, 1875~1961)加上「群集本能」(group instinct),成為三種。「群集本能」,也就是「社會本能」,於是人的「社會本能」更獲得重視。
所謂「本能」是不學而能的,人自從初民社會營共同生活以來,就顯示社會本能的存在。尤其是人需要夥伴(社會本來的意義就是結伴的),需要溝通,一日不可或缺,如果只有單獨一人,恐懼便由心而生。 人從古代的初民社會營群居生活以來,不斷地在征服自然,利用自然,便是... |
社會行動技巧的發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社會行動技巧指協商、討論、辯論、議論、計畫、談判、妥協等能力。使用這些技巧的基本假設是:民主是建立於人民的同意基礎上,其權威或合法性來自人民的同意。人民以群體或聯盟的網狀組織聚集在一起,為政治與社會效能創造機會。
雖然社會行動技巧發展的目標與發展歷史觀點的目標有些重覆,但實際上教導社會行動技巧,意謂在為一個有論證能力的溝通技巧建立堅實的基礎,以便產生智慧、合作、溝通和有責任感的人;此種人關心別人和公共利益。 國民為了探究與發展新公共觀點與公民生活,必須有溝通的能力。因為社會行動技巧發展的目標在於幫助學生獲得了解,達到純正的共識或同意,其極致為達到共享知識、相互信...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