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188.2511 ms
共 100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呵壁問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屈原被放逐,悲憤鬱結,看到神廟上的壁畫,就其所畫的內容,對天質問各種現象,而寫於壁上。見漢.王逸〈天問.序〉。後用以形容文人失意時的無奈憤懣。唐.李賀〈公無出門〉詩:「分明猶懼公不信,公看呵壁書問天。」
|
吼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憤怒或情緒激動時的喊叫聲。[例]深山裡,不時傳來一陣陣老虎的吼聲。
|
怪事咄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居民都很好奇,偷看他到底在寫什麼,但就只看他寫「咄咄怪事」四個字。可見殷浩雖嘴巴不說,心裡仍然是氣憤不平。「咄咄」是驚歎聲,表示難以置信之意。《太平御覽.卷五○.地部一五.可藍山》引《涼州記》:「定據平涼,登此山,有群狐遶之而鳴,射之,竟不得一,定乃歎曰:『咄咄!此亦怪事也。』」即是敘述赫連定登可藍山時,有好多隻的狐狸繞著他嚎叫,赫連定拉弓射牠們,卻一隻都射不到,因而驚歎地說:「真是怪事!」。後來「咄咄怪事」演變為成語,用來指令人感到驚訝,不可思議的事情。
|
怒猊抉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憤怒的獅子用腳挑動石頭。比喻書法的筆力遒勁。《新唐書.卷一六○.徐浩傳》:「嘗書四十二幅屏,八體皆備,艸隸尤工。世狀其法曰:『怒猊抉石,渴驥奔泉』云。」亦用以比喻詩文風格剛硬強勁。清.管世銘〈讀雪山房唐詩序例〉:「杜工部七言古詩,隨物賦形,因題立制,如怒猊抉石,如香象渡河。」
|
可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令人憤恨。《三國演義》第一四回:「吾正欲伐汝,汝卻反欲圖我,深為可恨!」《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一生好漢名頭到今日弄壞,真是張天師吃鬼迷了,可恨!可恨!」
|
置若勿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置若罔聞」。見「置若罔聞」條。01.清.陳確〈雒蜀論〉:「子瞻憤中訕詆,不為無過,然是口語之傷,非有不解之仇,置若勿聞可也。」
|
丘逢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臺灣民主國的失敗光緒20年(1894)馬關條約簽訂後,臺灣確定割讓與日本,引起全島民眾譁然。群情激憤之下,臺灣巡撫唐景崧被簇擁發布〈臺灣民主國自主宣言〉,表示寧願戰死、誓不屈服。丘逢甲發電報向清廷挽留臺灣失敗,決定提倡建議「臺灣民主國」來爭取國際支援,唐景崧為總統、丘逢甲為副總統兼民兵司令官。沒想到唐景崧短短十天後便逃回廈門,丘逢甲也倉卒內渡,定居在潮州。 抱憾遺民丘逢甲從「誓與臺灣共存亡」到「倉皇內渡」招來許多時人與後人的譏諷,然而從他的詩作來看,內渡之後丘逢甲的文風驟變,充滿悲 |
楊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考驗,然而曹植日加高傲,楊修本想和他疏遠卻不能,亦不敢,曹操亦因知道曹植受楊修之助才通過考驗,頗為氣憤,後來他曾寫信給楊彪中提到:「足下賢子,恃豪父之勢,每不與吾同懷,即欲直繩,顧頗恨恨。」最終於建安二十四年秋天,被曹操以「前後漏泄言教,交關諸侯」凡罪犯收殺,楊修嘆息:「我固自以死之晚也。」楊修之死,曹操雖贈賜許多物品給楊彪補償,但他亦萬分痛惜。《後漢書》記曹操問楊彪:「公何瘦之甚?」楊彪說:「愧無日磾(金日磾)先見之明,猶懷老牛舐犢之愛」。楊修著有賦、頌、碑、讚、詩、哀辭、表、記、書凡十五篇。
|
忿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怨恨發怒。《後漢書.卷三八.度尚傳》:「時荊州兵朱蓋等,征戍役久,財賞不贍,忿恚,復作亂。」也作「憤恚」。
|
士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泛指學界。《文選.陳琳.為袁紹檄豫州》:「自是士林憤痛,民怨彌重。」唐.羅隱〈寄前戶部陸郎中〉詩:「出馴桑雉入朝簪,蕭灑清名映士林。」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