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171.875 ms
共 100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惱羞變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敢去合他結仇?就為了這姑娘身上的事。」說著又寫了兩句,指道:「便是這等一個情節。無奈他父親又是個明道理、尚氣節的人,不同那趨炎附勢1>的世俗庸流2>。見他那上司平日如此如此,更兼他那位賢郎3>又是如此如此,任他那上司的百般牢籠4>,這事他絕不吐口5>應許。那一個老羞成怒,就假公濟私6>,把他參革,拿問在監,因此一口暗氣而亡。那姑娘既痛他父親的含冤,更痛那冤由自己而起,這便是他誓死報仇的根子。」 〔注解〕
(1) 趨炎附勢:比喻依附權勢。見「趨炎附勢」。
(2) 庸流:平庸無能的人。
(3) 賢郎:對他人兒子的敬稱。
(4) 牢籠:籠絡。
(5) 吐口:透露口風。
(6) 假公濟私...
|
天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自然的道理。《莊子.養生主》:「方今之時,臣以神遇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道大窾,因其固然。」
|
五十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梁惠王說:「這是不對的,只不過沒跑一百步罷了,但逃了五十步也是逃跑啊!」孟子說:「您既然明白這個道理,就不必奢望百姓會比鄰國多了。彼此都不管人民的死活,如何能期望更多的人民來歸附呢?」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五十步笑百步」,用來比喻自己和別人有同樣的缺點或錯誤,卻自以為是而譏笑別人。
|
整襟危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占卜的店鋪中遇到閒坐的司馬季主。席中,司馬季主講述天地自然運行規則,和陰陽吉凶的緣由,聽起來都很有道理,這使得他們感到十分驚異,曉得是遇見高人,連忙把帽子戴正,繫好帽帶,並整理衣襟,端正地坐好,然後才開始發問。後來「正襟危坐」演變為成語,用來形容莊重誠敬的樣子。
|
係風捕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捉住影子一樣什麼也不會得到,希望皇上不要再讓那些方士的胡言亂語影響您了!漢成帝聽了谷永的話後覺得很有道理,便接受了他的勸諫。後來「捕風捉影」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所做之事或所說的話毫無根據,憑空揣測。
|
泥牛下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山海印寺發現之版本。在《祖堂集》卷六記載了一段小故事,洞山良价禪問漳州龍山和尚:「和尚你是領悟了什麼道理,所以能住在這座山裡面?」龍山和尚回答:「我看見了兩頭泥做的牛互相爭鬥,跌入海中,直到如今全無消息。」佛家之中,以「泥牛」比喻人的思慮。一個人的內心在未開悟之前,想法往往是互相矛盾的,不只現在的想法和過去的想法矛盾,內在的想法和外在的想法矛盾,自己和其他人的想法也是充滿了衝突和比較,就像兩頭牛在互相爭鬥,無法解脫,然而泥塑的牛一旦掉入水中,馬上就會融化了;同樣的,一個人如果悟得智慧,開悟見性,原本心中的固執和主觀意識,也會馬上消失無蹤。洞山良价禪師問潭州龍山和尚如何開悟,但是開悟的方法和境界...
|
黃雀伺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也沒警覺到身後有隻大鳥,正伸著脖子啄牠。莊子看到這種情形,有所警惕,悟得「利益」與「禍患」相連相倚的道理,於是丟下彈弓,轉身便要離開,但被守園人發現而指責了一頓。此事讓莊子悶悶不樂了三天,並體悟到唯有隨時保有真我,不為外物干擾,才能避於禍害。「螳螂捕蟬」這句成語就是由這件事化出,用來比喻眼光短淺,只貪圖眼前的利益而忽略背後隱藏的危險。 另外,在漢朝劉向《說苑》中亦載有一事:春秋時代,吳王想發兵攻打楚國,而且不准任何人對此事進諫。有個小孩想勸阻他,卻又不敢,於是故意在早上拿著彈弓到庭院裡,讓露水沾溼他的衣服。如此連續三天,吳王問他說:「你為什麼要這樣呢?」那個小孩回答:「有隻蟬在樹上唱歌,不知...
|
名不正,則言不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出《論語.子路》:「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名義不正當則道理講不通。《儒林外史》第五回:「趙氏定要披麻戴孝,兩位舅爺斷然不肯道:『名不正,則言不順。』」
|
精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精深微妙。《禮記.中庸》:「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老殘遊記》第一一回:「這個道理甚精微,他們算學家略懂得一點。」
|
偏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缺點。明.黃淳耀〈甲申日記二則之二〉:「前人說:『性從偏處克將去。』好勝是我的偏處,畏難是我的偏處,不專一是我的偏處,不能堅持到底又是我的偏處。明白自己的偏處,便竭力去克服它,方是道理。」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