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6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墨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任人唯賢,反對任人唯親,主張"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他還主張從天子、諸侯國君到各級正長,都要"選擇天下之賢可者"來充當;而人民則要服從君上,做到"一同天下之義"。  墨子也是中國古代邏輯思想的重要開拓者之一。在《墨子》一書中,他比較自覺地、大量地運用了邏輯推論的方法,以建立或論證自己的政治、倫理思想。墨子最早提出名實必須相符的思想。他還在中國邏輯史上第一次提出了辯、類、故等邏輯概念。在《耕柱篇》中,要求"能談辯者談辯",並要求將"辯"作為一種專門...
當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日、這天。《老殘遊記》第一五回:「誰想當天下午陡聽人說,賈老兒家全家喪命,這一慌真就慌的不成話了!」《文明小史》第一六回:「這就是上海當天出的新聞紙,我們在家裡看的都是隔夜的。」
悲憤填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望於巖中矣。若薛方、逢萌聘而不肯至,嚴光、周黨、王霸至而不能屈。群方咸遂,志士懷仁,斯固所謂「舉逸民天下歸心」者乎!肅宗亦禮鄭均而徵高鳳,以成其節。自後帝德稍衰,邪孽當朝,處子耿介,羞與卿相等列,至乃抗憤而不顧,多失其中行焉。蓋錄其絕塵不反,同夫作者,列之此篇。 〔注解〕 (1) 王莽:西元前45∼西元23,字巨君,西漢東平陵人。先為大司馬,以恭儉收人望,平帝立,元后臨朝稱制,委政於莽,號安漢公。後假禪讓之名,篡漢自立,國號新,法令煩苛,光武起兵討之,王莽兵敗被殺,在位十五年。 (2) 蘊藉:含蓄不外露。 (3) 裂冠毀冕:比喻破壞傳統文化。冠、冕,中原民族所戴的帽子。 2、「填膺」:唐...
妒賢嫉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嫉妒比自己有德望、有才能的人。《史記.卷八.高祖本紀》:「項羽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戰勝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宋.洪邁《容齋續筆.卷一五.李林甫秦檜》:「李林甫為宰相,妒賢嫉能,以裴耀卿,張九齡在己上,以李適之爭取,設詭計去之。」也作「妒能害賢」、「妒賢疾能」、「嫉賢妒能」。
岌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危險的樣子。《孟子.萬章上》:「天下殆哉!岌岌乎!」《三國演義》第一○回:「忽見帳下大旗為風所吹,岌岌欲倒,眾軍士挾持不定。」
門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門。《孟子.盡心上》:「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門戶,求水火無弗與者,至足矣。」《呂氏春秋.季春紀.先己》:「不出於門戶而天下治者,其惟知反於己身者乎。」
駘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放蕩、縱放。《莊子.天下》:「惜乎惠施之才,駘蕩而不得,逐萬物而不反。」
天無二日,民無二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上不可能同時出現兩個太陽,一國之內不能同時有兩個君主存在。比喻事物不能同時有兩大。《孟子.萬章上》:「孔子曰:『天無二日,民無二王。』舜既為天子矣,又帥天下諸侯,以為堯三年喪是二天子矣!」《三國演義》第八○回:「華歆奏曰:『天無二日,民無二王。』漢帝既禪天下,理宜退就藩服。」也作「天無二日,土無二王」。
借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借別人的地位、名望來抬高自己。宋.邵博《邵氏聞見後錄》卷一六:「假名梅聖俞,毀及范文正公,而天下駭然不服矣。且文正公與歐陽公、梅公立朝同心,詎有異論?特聖俞子孫不耀,故挾之借重以欺世。」
同心戮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戮力同心」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墨子,名翟,戰國時魯人,提倡兼愛、非攻、節用等學說,主張消弭戰爭,宣揚和平,自成一家之言。〈尚賢〉篇中,墨子主張當政的人要以尊敬賢者、任用有能力的人作為為政的根本。這個道理不只墨子提倡,古籍有言:「求聖君哲人,以裨輔而身。」〈湯誓〉篇也說:「聿求元聖,與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意思都是要任用賢能的人,和他們齊心合力來治理天下。後來「戮力同心」被用來指齊心合力,團結一致。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