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06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納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接受規勸、諫言。《國語.晉語八》:「納諫不忘其師,言身不失其友。」《北史.卷二三.于栗磾傳》:「自古明王聖主,皆虛心納諫,以知得失,天下乃安。」
|
內聖外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內備聖人之德、外具王者之風。指內外兼修,學術、德行二者具備。《莊子.天下》:「是故內聖外王之道,闇而不明,鬱而不發。」《宋史.卷四二七.道學列傳一.邵雍》:「堯夫,內聖外王之學也。」明.李贄《四書評.大學》:「真正學問,真正經濟,內聖外王,具備此書。」
|
豁然貫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大綱領,「止、定、靜、安、慮、得」六個修養程序,以及「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個實踐條目。此章為朱熹進一步解說「格物致知」的道理。所謂「致知在格物」,就是要推廣我們的知識,去窮究每一事物的義理。人心是靈明的,是具有識見的,每一個事物也都有它的道理,只是我們都沒有將事理研究澈底,使得知識無法達到完善的境界。所以教學一定要讓求學之人,運用已知的道理做基礎,更進一步的去鑽研窮究,以求造詣達於極點。努力研究的時間久了,自然有一天會「豁然貫通」,也就是頓時領悟明白,貫串了前後的事理。這樣一來,對於一切事物的內外大小,無不通曉。這就是窮究事物的義理,也是達於知識的極點。後來從...
|
天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稱統治天下的帝王。古代認為帝王乃受天命而有天下,所以帝王為上天的兒子,稱為「天子」。《文選.班固.東都賦》:「天子受四海之圖籍,膺萬國之貢珍,內撫諸夏,外綏百蠻。」《幼學瓊林.卷一.朝廷類》:「天子,天下之主。」
|
典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記載古代典章制度的重要圖書。《文選.孔安國.尚書序》:「乃秦始皇滅先代典籍,焚書坑儒,天下學士逃難解散。」《三國演義》第一三回:「百官宮人,符冊典籍,一應御用之物,盡皆拋棄。」
|
解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解釋、說明。《史記.卷六○.三王世家》:「謹論次其真草詔書,編于左方,令覽者自通其意而解說之。」《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九:「如今既有這十二字謎語,必有一個解說。雖然我自家不省得,天下豈少聰明的人?不問好歹,求他解說出來。」
|
不謀而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謀而合」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不謀而合」原作「不謀而同」,見於《漢書.卷一○○.敘傳上》。班彪是班固的父親,為東漢時期著名的史學家。漢末王莽篡漢,天下大亂,二十餘歲的班彪避難於天水,依附於反對新莽的隗(ㄨㄟˇ)囂,並藉機對他曉以大義,希望他能歸附漢室。有一次,隗囂問班彪:「以前周王朝崩毀,戰國群雄並起,天下分裂,歷經好幾代才又歸於統一。今天的情況也是如此,不知先生您認為天下將由誰來統一?」班彪便回答道:「漢室之所以衰亡,是因為成帝當年過度借重外戚勢力處理國政,讓王氏家族掌握大權,接下來哀、平二帝在位時間又短,所以才會讓王莽有機可趁。但王莽雖然取得政權,卻沒有獲得民心,天下百姓其...
|
門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投靠世族的食客。《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列傳》:「平原君門下聞之,半去平原君歸公子,天下士復往歸公子,公子傾平原君客。」《三國演義》第六回:「今錢糧缺少,洛陽富戶極多,可籍沒入官。但是袁紹等門下,殺其宗黨而抄其家貲,必得巨萬。」
|
小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體名。秦統一天下後,因各國語言文字互異,始皇為使文字規範化,遂令丞相李斯等人,在大篆的基礎上,加以省改,頒行全國成為官定的標準字體。小篆字體較大篆字體簡化、整齊。今存於世的秦泰山、瑯琊臺兩塊殘石,稍可見小篆風貌。也稱為「秦篆」。
|
馬放南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山,華山之南,本非牛馬生長之地。馬放南山指將馬放牧於華山之南,使其自生自滅,不再乘用。語本《書經.武成》:「王來自商,至于豐,乃偃武修文,歸馬于華山之陽,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比喻不再征戰用兵。《精忠岳傳》第一回:「其時天下太平已久,真個是馬放南山,刀槍入庫。」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