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8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84.236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徘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猶豫不決。《薛仁貴征遼事略》:「欲往南路,誠恐北有,欲往北行,誠恐南有,徘徊不已。」《三國演義》第九回:「王允時在帝側,聞知此言,奏曰;『臣本為社稷計。事已至此,陛下不可惜臣,以誤國家。臣請下見二賊。』帝徘徊不忍。」
再接再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再接再厲」原作「再接再礪」。聯句是舊時作詩方式之一,由兩人或多人輪流各作一句詩,相聯成篇,多用於上層飲宴或朋友間的酬答,是文人雅士的風雅之舉。相傳起於漢武帝與群臣所賦的〈柏梁臺〉詩。這首〈鬥雞聯句〉是由韓愈和孟郊合力完成,描述兩隻雞相鬥時的情景。其中「一噴一醒然,再接再礪乃」兩句,是說當雞鬥到筋疲力竭時,朝牠噴一點水就會清醒過來,再度接戰前都會再次將嘴磨利,然後奮戰不已。「再接再厲」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勇往直前,不因挫折而懈怠。
玩物喪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玩物溺志注音︰ㄨㄢˊ ㄨˋ ㄋ|ˋ ㄓˋ漢語拼音︰wán wù nì zhì釋義︰猶「玩物喪志」。見「玩物喪志」條。 01.宋.張栻〈與曾節夫撫幹書〉:「雖然園亦既廣矣美矣,若求增不已,卻恐亦為玩物溺志,要不可不察也。」
兄弟鬩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宋.王禹偁〈孟水部詩集序〉:「(後)漢乾祐末,馬希廣兄弟鬩牆,尋戈不已。江南李氏命邊鎬為將,以兵陷湖南,盡俘馬氏之族。」
拍案叫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拍案叫絕」意思是拍桌子叫好。用於表示情緒激動,讚賞不已。清代曹雪芹《紅樓夢》第七○回:林黛玉重建桃花詩社,邀請賈寶玉、薛寶釵等人,以柳絮為題限調填詞。填完後,互相品評作品,最後評到薛寶釵〈臨江仙.白玉堂前春解舞〉詞,眾人一致覺得這闕詞填得最好,十分讚嘆、激賞,拍桌子叫好。「叫絕」一詞,在金代元好問〈水簾記異〉詩中已可見到,詩句是:「稱奇叫絕喜欲舞,恨不百繞青芙蓉。」這裡「叫絕」就已經有激賞、叫好的意思。後來「拍案叫絕」可能就是出自此處,用來形容非常讚賞。
譬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又大又亮的銀幣。」→用「珍珠」比喻星星,「銀幣」比喻月亮。2.顧炎武<廉恥>:「松柏後凋於歲寒,雞鳴不已於風雨。」→用此兩句比喻「君子處在亂世,不改變節操。」 参考資料(註一)蔡宗陽著:《應用修辭學》,台北:萬卷樓圖書,2001年5月初版。頁22-44。(註二)張春榮著:《修辭行旅》,台北:東大圖書,1996年1月初版。頁51-128。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譬喻、比喻英文關鍵字:metaphor
輾轉反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寤,睡醒。寐,睡著。見「夢寐以求」。 (8) 思服:想念。服亦思念之意。 (9) 悠哉悠哉:思之不已的樣子。悠,長。見「悠哉悠哉」。 (10) 輾轉反側:睡不安穩,翻來覆去。
眼高手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眼高手生注音︰|ㄢˇ ㄍㄠ ㄕㄡˇ ㄕㄥ漢語拼音︰yǎn gāo shǒu shēng釋義︰猶「眼高手低」。見「眼高手低」條。 01.清.陳確〈與吳仲木書〉:「譬操觚家一味研窮體理,不輕下筆,終是眼高手生,鮮能入彀。」 參考詞語︰眼高手拙注音︰|ㄢˇ ㄍㄠ ㄕㄡˇ ㄓㄨㄛˊ漢語拼音︰yǎn gāo shǒu zhuó釋義︰猶「眼高手低」。見「眼高手低」條。 01.清.張謙宜《齋詩談.卷七.毛稚黃》:「大抵此老學淹才短,眼高手拙,每求甚佳處不可得,輒恨恨不已。」
井底之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海,看到了一片沒有邊際的汪洋,比起自己居住的黃河不知大上了多少倍時,就對自己之前的無知和自傲感到慚愧不已。北海便對河伯說道:「沒有辦法跟住在井底的青蛙談論海洋之大,這是因為受到所住環境的限制;無法跟夏天的蟲子談論冬天的冰霜,這是因為受到生存時間的限制;而無法跟鄙陋之人談論真理之道,也是因為受限於他們的教育背景。人受到現實環境的限制是何等大啊!今日你看到了大海,才發現黃河的渺小,然而這看似沒有際涯的海洋,在浩瀚無窮的天地之間,跟大倉庫裡的一粒米又有什麼分別呢?」後來後來「井底之蛙」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見識淺薄的人。
出其不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出人意表,攻其不備反義:不出所料辨似: 其,音ㄑ|ˊ。他,指對方。不可寫作「奇」。 「出其不意」及「出人意表」都有出人意料之外的意思。 「出其不意」用在特定的對象;「出人意表」則用在眾人。 出其不意 出人意表 辨似例句 ○ ㄨ 他在劍道比賽中,~地使出絕招,打得對方毫無招架的餘地。 ㄨ ○ 這齣懸疑劇的結局~,令觀眾們驚嘆不已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