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死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可能和解的仇敵。[例]他們因誤會,竟變成死敵。
彎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比喻交情原友善,後反目成仇。《喻世明言.卷八.吳保安棄家贖友》:「還有朝兄弟,暮仇敵,纔放下酒杯,出門便彎弓相向的。」
豢虎貽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擊項羽,項羽被圍困於垓下,四面楚歌,最後在烏江邊,自刎而死。後來「養虎遺患」這句成語被用來比喻不除去仇敵、惡人,將給自己留下後患。
敵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仇敵之國。《戰國策.秦策一》:「詘敵國,制海內。」《水滸傳》第五四回:「此是心腹大患,若不早行誅戮剿除,他日養成賊勢,甚於北邊強虜敵國。」
以血洗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仇敵的血來償還血債。比喻採取激烈的報復行動,輾轉殺戮。《舊唐書.卷一二七.源休傳》:「汝國已殺突董等,吾又殺汝,猶以血洗血,汙益甚爾。」也作「以血償血」。
撒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基督教中稱魔鬼,原指反抗上帝而誘人犯罪的惡魔,他是善的仇敵,是上帝和人類的敵對者。為英語satan的音譯。也譯作「撒旦」。
養虺成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虺,毒蛇。養虺成蛇指飼養毒蛇,遺留後患。比喻縱容仇敵,而留下後患。《三國志.卷四七.吳書.吳主權傳》:「君遂設辭,不欲使進,議者怪之」句下裴松之注引《魏略》載魏三公奏曰:「又文、景守成,忘戰戢役,驕縱吳、楚,養虺成蛇,既為社稷大憂,蓋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也。」《魏書.卷七七.高崇傳》:「且一日縱敵,數世之患,今若還師,令顥重完守具,徵兵天下,所謂養虺成蛇,悔無及矣。」
不忍戴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共戴天」之典源,提供參考。 ◎1《禮記.曲禮上》父之讎1>,弗與共戴天2>;兄弟之讎3>,不反兵4>;交遊之讎5>,不同國。 〔注解〕 (1) 父之讎:殺父的仇敵。讎,音ㄔㄡˊ,通「仇」,仇敵。 (2) 弗與共戴天:不與之共存於世。戴天,指立於天地間。戴,頂著。 (3) 兄弟之讎:殺害兄弟的仇敵。 (4) 不反兵:不用返家取兵器。反,通「返」。 (5) 交遊之讎:殺害朋友的仇敵。 ◎2《禮記.檀弓上》子夏問於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夫子曰:「寢苫枕干,不仕,弗與共天下也。遇諸市朝,不反兵而鬥。」
明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分明、顯然。《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張協狀元.第二七出》:「猜忌多,則骨肉不免成仇敵。它明分欺負下官。」
養虎留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不除去仇敵,將給自己留下後害。《東周列國志》第五六回:「今其子乃欲見逐,豈非養虎留患耶?」也作「養虎貽患」、「養虎遺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