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逞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力量不足卻刻意顯示自己能力強。《三國演義》第一四回:「關公大喝曰:『匹夫休得逞強!』出馬與紀靈大戰。」《紅樓夢》第四四回:「賈璉明仗著賈母素日疼他們,連母親嬸母也無礙,故逞強鬧了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掌管、控制。如:「掌握」、「把握」。《文選.揚雄.解嘲》:「旦握權則為卿相,夕失勢則為匹夫。」唐.皮日休〈十原系述.原化〉:「率邪以禦眾,握亂以治天下。」
街談巷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引三國魏.曹植〈與德祖書〉:「今往僕少小所著詞賦一通相與。夫街談巷說,必有可采;擊轅之歌,有應風雅;匹夫之思,未易輕棄也。」 參考詞語︰里談巷議注音︰ㄌ|ˇ ㄊㄢˊ ㄒ|ㄤˋ |ˋ漢語拼音︰lǐ tán xiàng yì釋義︰猶「街談巷議」。見「街談巷議」條。 01.宋.曾敏行《獨醒雜志.附錄》:「上自朝廷典章,下至稗官雜家,里談巷議,無不記覽。」 參考詞語︰巷議街談注音︰ㄒ|ㄤˋ |ˋ ㄐ|ㄝ ㄊㄢˊ漢語拼音︰xiàng yì jiē tán釋義︰即「街談巷議」。見「街談巷議」條。 01.宋.錢易《南部新書.丙集》:「神龍初,洛水漲。宋務先上疏曰:『巷議街談,共呼坊門為宰相,為節宣風雨,...
韓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愈的散文,氣勢充沛,縱橫開合,奇偶交錯,巧譬善喻,或詭譎,或嚴正,具有多樣的藝術特色」。蘇軾盛稱其「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是皆有以參天地之化,關盛衰之運。」「獨韓文公起布衣,談笑而麾之,天下靡然從公,復歸於正,蓋三百年於此矣。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三軍之帥。此豈非參天地,關盛衰,浩然而獨存者乎?」蘇洵稱讚韓愈文章「如長江大河,渾浩流轉」。錢仲聯:「韓愈的散文,氣勢充沛,縱橫開合,奇偶交錯,巧譬善喻,或詭譎,或嚴正,具有多樣的藝術特色」。韓退之所撰寫《祭十二郎文》與李密的《陳情表》、諸葛...
一飯之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朝韓信年少時貧困,遇漂母贈飯療飢。後封為楚王,以千金酬謝漂母的恩惠。典出《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後用一飯之恩形容受人微小的恩惠。《薛仁貴征遼事略》:「古人言蒙一飯之恩尚殺身為報,今總管賜御粉,此匹夫不謝而去。」《初刻拍案驚奇》卷八:「世上如此之人,就是至親的友,尚且反面無情,何況一飯之恩,一面之識?」
剖腹藏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愛珠耶!帝王亦然,恣情放逸,勞役無度,信任群小,疏遠忠正,有一於此,豈不滅亡?隋煬帝奢侈自賢,身死匹夫,亦為可笑。」公對曰:「臣聞魯哀公謂孔子曰:『有人好忘者,移宅乃忘其妻。』孔子曰:『又有好忘者甚於此,丘見桀紂之君,乃忘其身。』」太宗曰:「朕與公等既知笑人,今共相匡輔,庶免人笑。」 〔注解〕 (1) 劈:用刀斧等從縱面將物體破開。〔參考資料〕另可參考:《資治通鑑.卷一九二.唐紀八.太宗貞觀元年》
土崩瓦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帶甲數十萬,威足以嚴其境內,財足以勸其士民,然不能西攘尺寸之地而身為禽於中原者,此其故何也?非權輕於匹夫而兵弱於陳涉也,當是之時,先帝之德澤未衰而安土樂俗之民眾,故諸侯無境外之助。此之謂瓦解,故曰天下之患不在瓦解。由是觀之,天下誠有土崩之勢,雖布衣窮處之士或首惡而危海內,陳涉是也。況三晉之君或存乎!天下雖未有大治也,誠能無土崩之勢,雖有彊國勁兵不得旋踵而身為禽矣,吳、楚、齊、趙是也。況群臣百姓能為亂乎哉!此二體者,安危之明要也,賢主所留意而深察也。……」 〔注解〕 (1) 秦:朝代名。西元前248∼前207,戰國秦滅六國後,秦王政統一天下,建都咸陽,實行中央集權。因秦始皇專制獨裁,二世皇帝殘...
離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從中挑撥使人不合。《後漢書.卷七八.宦者傳.曹節傳》:「離間骨肉母子之恩,遂誅蕃、武及尹勳等。」《三國演義》第五五回:「都是你這夥匹夫,離間我兄妹不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女婿。《孟子.萬章下》:「舜尚見帝,帝館甥于貳室,亦饗舜,迭為賓主,是天子而友匹夫也。」漢.趙岐.注:「堯以女妻舜,故謂舜甥。」
顧炎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道德風氣敗壞,就是亡天下,為了保天下不亡,每一個地位低微的普通人,都應負起責任(原文是'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句名言就是這樣來的)。跟顧炎武同時代的思想家,還有王夫之、黃宗羲,都是參加過抗清斗爭,始終不願應召到清朝做官的。他們在學術上都有很大成就,歷史上把他們合稱為清初三先生。資料來源:上下五千年 作者:曹余章 清初三先生明末清初,我國思想界出現了三位重要的學者:黃宗羲(西元一六一○年至一六九五年)、顧...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