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71.860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誇大不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言語誇張,與事實不符。如:「對於誇大不實的報導,新聞業者應同聲譴責。」
政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官吏治理政務的績效。《晉書.卷三.武帝紀》:「以京兆太守劉霄、陽平太守梁柳有政績,各賜穀千斛。」《老殘遊記》第六回:「因天時尚早,復到街上訪問本府政績,竟是一口同聲說好。」
群情激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群眾的情緒激動憤慨。如:「當年日本竄改歷史的事情傳開來,海內外中國人莫不群情激憤,同聲譴責。」
聲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聲音和氣息。《易經.乾卦.文言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句下唐.孔穎達.正義:「同聲相應者,若彈宮而宮應,彈角而角動是也……此二者聲氣相感也。」後用以比喻朋友間志趣相投合。
和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文作詩,講求句中音調或句末韻腳和諧,稱為「和韻」。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聲律》:「是以聲畫妍蚩,寄在吟詠,吟詠滋味,流於字句,氣力窮於和韻。異音相從謂之和,同聲相應謂之韻。」
攜老挈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民眾群聚結隊而行。《精忠岳傳》第五九回:「但見朱仙鎮上的居民百姓,一路攜老挈幼,頭頂香盤,挨挨擠擠,眾口同聲攀留元帥,哭聲震地。」也作「扶老攜幼」。
蜂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梁沈約所倡作詩八病之一,即五言詩第二字與第五字同聲。南朝梁.鍾嶸〈詩品序〉:「至平上去入,則余病未能,蜂腰鶴膝,閭里已具。」
齊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眾口齊一,同聲而唱。《樂府詩集.卷四九.清商曲辭六.無名氏.青驄白馬》:「齊唱可憐使人惑,晝夜懷歡何時忘。」
眾口金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周景王駕崩,之後再也沒有人說大鐘的聲音好聽。後來「眾口鑠金」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眾口同聲,往往積非成是。而在漢朝應劭所著的《風俗通義》逸文中,另有一個關於「眾口鑠金」的故事,內容是這樣的:有一個商人拿了一塊純金求售,可是所有的客人都說這塊金子不純,商人為了證明金子是純的,就把金子放到火裡鍛燒,因為「真金不怕火鍊」,來證明他所賣的金子的確是純金。
交口稱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眾人同聲讚美。也作「交口稱譽」。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