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3.99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眾口鑠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眾口所毀,雖金石猶可銷。語出《國語.周語下》:「眾心成城,眾口鑠金。」引申為眾口同聲,往往積非成是。如:「我們不怕事情有多複雜,只怕真相未白之前大家眾口鑠金,積非成是,到時候就麻煩了。」也作「群口鑠金」。
三人成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相信了。」  龐蔥問完了,接著又說:「大街上不可能有老虎出現,這是很明顯的事實,可是經過三個人異口同聲的說來了老虎,就叫人不得不相信,足見以訛傳訛的人多了,謠言是很可怕的。現在我到趙國去,趙國的都城—邯鄲離魏國的都城—大梁,比這裡到大街的距離遠的多,議論我的恐怕還不止三個人,希望大王能夠明察才好。」  魏王說:「一切我都明白,你放心好了。」  龐蔥陪著太子到趙國。不久,惡意毀謗的,和無事生非的,開始在魏王面前議論龐蔥了。起先,魏王倒還不相信,可是禁不起謠言越來越多,魏王不由得不受影響,對龐蔥的信心動搖了。  等到魏太子...
反求諸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說:「用不著再戰了!」  「那為什麼呢,難道我們就這樣心甘情願地敗有一個叛將的手裡?」將領們不覺異口同聲問。  「可是你們冷靜的想一想就不難明白了。」伯啟說:「我的地盤不比他小,而我所率領的軍隊也是全國最精銳的,然而結果我們卻敗了;而且敗的很慘,試問這是什麼原因呢?—我想這自然是我的德行比不上他,而我平時管教部屬的方法也確實有不如他的地方。所以我要制勝他,必先從我自已身上找出我失敗的原因,並且努力加以改正和革新才是。」  從此,伯啟便立志奮發圖強,勵精求治,每天天不亮他就起來工作操練,生活簡樸,愛惜人民,並任用有品德和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附和。如:「裡應外合」、「同聲相應」。《史記.卷四八.陳涉世家》:「諸郡縣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殺之以應陳涉。」
莫衷一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異口同聲、眾口一詞
息事寧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則悅耳,論之陰陽則傷化,朕甚饜之,甚苦之。安靜之吏,悃愊無華,日計不足,月計有餘。如襄城令劉方,吏人同聲謂之不煩,雖未有它異,斯亦殆近之矣。閒敕二千石各尚寬明,而今富姦行賂於下,貪吏枉法於上,使有罪不論而無過被刑,甚大逆也。夫以苛為察,以刻為明,以輕為德,以重為威,四者或興,則下有怨心。吾詔書數下,冠蓋接道,而吏不加理,人或失職,其咎安在?勉思舊令,稱朕意焉。」 〔注解〕 (1) 有司:指官員。官員職有專司,故稱為「有司」。 (2) 殊死:斬首的刑罰。 (3) 案驗:考驗其事,而治其罪。 (4) 條書:分條記錄。 (5) 冀:希望。 (6) 天氣:四時的運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詩賦文學中的韻腳,或押韻之字,詩韻只考慮韻腹、韻尾是否相同。如東、公同屬一韻。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聲律》:「異音相從謂之和,同聲相應謂之韻。」唐.王勃〈滕王閣序〉:「一言均賦,四韻俱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中國稱北方的一支外族為「貉」。《孟子.告子下》:「欲輕之於堯舜之道者,大貉、小貉也。」《荀子.勸學》:「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不同的。如:「異口同聲」。《書經.旅獒》:「王乃昭德之致於異姓之邦,無替厥服。」唐.盧照鄰〈南陽公集序〉:「異議蜂起,高談不息。」
哄堂大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眾人同時大笑。參見「哄堂」條。《歧路燈》第三○回:「陸郭二人同聲道:『托爺們的洪庇,那時小弟還要叫戲哩。』大家哄堂大笑。」也作「鬨堂大笑」。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