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薰蕕同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善惡相混,好壞不分。宋.王柏《魯齊集.卷七.上王右司書》:「愿執事審時度勢,熟慮精思,薰蕕同器決無久馨之理。」
秦鏡高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秦鏡,明鏡。能分辨是非、善惡。參見「秦鏡」條。秦鏡高懸比喻官吏執法嚴明,判案公正,或辦事明察秋毫,公正無私。也作「明鏡高懸」。
一面之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出處2 解釋3 故事內容4 相似、相反詞4.1 同義詞4.2 反義詞5 例句 出處漢崔寔本論:「且觀世人之相論也,徒以一面之交,定臧否之決。」語譯:況且觀察世人在評論他人時,只不過是憑著見一次面的感受,就斷定了對方的善惡優劣。 解釋形容雖有相識,但無深交。 故事內容無。 相似、相反詞 同義詞一面之雅、一面之緣、一日之雅 反義詞刎頸之交、八拜之交、莫逆之交 例句你們僅有一面之交,不要輕易相信他所說的話。
分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區分、辨別。《漢書.卷六九.趙充國傳》:「於是兩府復白遣義渠安國行視諸羌,分別善惡。」《老殘遊記》第九回:「道裡子都是同的,道面子就各有分別了。」
偷嚐禁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泛指未成年人間暗中發生性行為。如:「為了避免青少年偷嚐禁果,有關單位應該進行適切的性教育,讓他們懂得保護自己。」
祆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回教出現前古代伊朗的主要宗教。現存於伊朗偏僻地區及盛行於印度境內帕西人中。約在西元前六~七世紀間,由瑣羅亞斯德所創。奉波斯古經為經典。該教認為火、光明、清淨、創造、生是善端;黑暗、惡濁、不淨、破壞是惡端。代表善端的神是阿胡拉.瑪茲達;代表惡端的神是安格拉.紐曼,二者雖都是時間之神楚爾凡所生,卻互相鬥爭,鬥爭的結果,善必勝惡。人可以在善惡兩神之爭中,自由選擇,決定自己的命運。直到人死後,阿胡拉.瑪茲達將根據其在世的言行,進行審判,或上升天堂,或投入地獄。在宗教活動上,教徒在麻葛指導下經過一定的儀式,禮拜聖火,因為火是光明、善的代表,阿胡拉.瑪茲達的象徵。該教於六世紀約南北朝時傳入中國,北宋末南宋初在汴梁、鎮江等地還有祆祠,但宋以後,中國史籍則不再提及。也稱為「波斯教」、「拜火教」、「祆道」。
是非曲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正反對錯,善惡好壞。漢.王充《論衡.說日》:「二論各有所見,故是非曲直,未有所定。」《文明小史》第四回:「這事兄弟還要親自審問,總有一個是非曲直,斷乎不能委曲姓黃的。」
良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能辨別是非善惡的認知作用。如:「這個綁匪終於良心發現,放了人質。」《紅樓夢》第六五回:「你還是個有良心的小子,所以叫你來伏侍。」
天理昭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善惡有報的道理清晰明確。元.無名氏《馮玉蘭》第三折:「這一個天理昭昭,誰想到有今朝。」也作「天理昭彰」、「天理昭然」。
天理循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善惡有報,因果循環的天理。參見「天道好還」條。如:「天理循環,報應不爽。」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