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斯金鈉(Skinner)操作條件作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行為,此則說明因努力而成功者將會持續努力;然,因逃避而免於懲罰者,則會繼續逃避,操作條件作用將此類因果關係稱後效強化(contingent reinforcement)或相倚強化。(四)強化程式強化程式(schedule of reinforcement)係指在實驗中後效強化原理而操作條件作用,針對強化物的提供時間進行各式不同安排,以觀察個體正確反應率與強化實施的關係。(五)連續漸進法(successive approximation method)與塑造連續漸進法實以細部分解動作的方式,循序漸進將多個反應連貫為一複雜...
阿德勒學派治療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些不良行為後,諮商員會協助當事人皆受這些挫敗,並且使當事人對錯誤的行為有所頓悟。另外諮商員也可透過因果關係的說明,來使當事人較能輕易洞察其之間的關聯性。重新定位:當事人適時了解自我,並且自我內省後,諮商員應協助當事人建立一個新的發展途徑,使當事人能超越舊模式的生活型態,並且鼓勵當事人運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問題。(註1)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阿德勒學派治療法英文關鍵字:Adler counseling 參考資料註1林建平/著。輔導原理與技術,1993年初版,頁190-198。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社會認知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等內在心理歷程;環境則泛指所有的外來刺激;行為是個人心理歷程所產生的外在行為。1.以個體與行為的相互因果關係而言,首先個人心理例成能決定行為;而個人說的話及情緒表達所產生的效應也會成為回饋訊息,因而影響到個人內在的思考與情感。2.以環境與個體交互決定關係而言,例如個人期望、信念、情緒在發展與修正歷程中必然會受到社會的影響;而具有某些特質的人,在社會環境中常受到由別人表達的不同待遇。3.以行為與環境的相互因果關係而言,個人的行為會改變環境;如果將一個...
體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4%的兒童報告被徒手、棍棒、皮帶打過。76%的父母、52%大學生、59%初中生認為:體罰與成才有因果關係。81%的父母認為“任何情況下教師都不可以體罰”,48%的父母贊成“只要不過分家長就可以打罵孩子”48%的父母、37%的大學生、29%的初中生贊同“大人打罵孩子總是有理由的。 香港香港在1991年9月起,在一些場所及學校禁止體罰。香港法例第279A章《教育規例》第58條訂明:「教員不得向學生施行體罰」,自港英政府簽署加入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承認兒童的權利後,當時的教育署(即現時的教育局)便向全港學校發出指引,禁...
行為功能分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薄弱;換言之,他從高處跳下(B),老師嚴厲斥責並剝奪休息時間(C),他感受步道因為(B)才有(C)的因果關係,下次一樣的情境,仍然會一而再地重複該危險行為。以下行為為例,我們要改變小乖不吃營養午餐,需要處理A與C,以及對小乖做教育訓練;A的部分,先改變小乖的生態因素-與其家長溝通家中的上床睡覺時間,要有人督促小乖子早睡早起,並盡早提供早餐食用;C的部分,當小乖又有不吃午餐的行為發生時,老師可以採起削弱忽視的策略,以毀滅小乖利用不食午餐的行為,來達成吸引老師對他灌注的目地;最後,需教育小乖食用午餐的重要性與用餐間隔、營養攝...
連鎖反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一系列因果相關的事物,因其中某一單位發生變化而引發連串作用的情形。如:「濫墾、濫伐會導致水土流失、生態失衡、環境惡化等連鎖反應。」也稱為「鏈鎖反應」。
天道好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果循環的天理。語本《老子》第三○章:「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後多指惡有惡報。明.王世貞《鳴鳳記》第四○齣:「天道好還如寄,人心公論難違。」也作「天理循環」。
歸因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歸因理論目錄1 定義2 歸因的向度3 關鍵字4 參考書目 定義歸因理論著重的是個人對於過去行為和結果之間因果關係的解釋,特別是對於預期的成果、努力的程度以及實際所獲得的成就之間的關係。歸因理論的學者假定,每一個人都很自然的就會想要去對事情為什麼會這樣發生的原因進行瞭解,特別是當這種事情的結果對個人而言非常重要,或是簡直就出乎意表的情形之下尤然。人們通常都會把自己的成功或失敗之於能力、運氣、努力、身心狀況、興趣或是程序不公平等等這些因素,當人們在做因果
相關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其他的學生能維持較高的注意?相關研究不能完全回答這個問題。但相關研究者常喜歡用統計的方法來判定可能的因果關係。從Lahaderne的研究,我們也許可以去看看,在相同智商的學生中,專心與成就是否有關。例如,假定有兩個學生智力相等,那麼較專心的學生是否成就也較高?假若不是,則我們只能說,專心和成就之間之所以有正相關,只是因為智力高的學生上課較專心、成績較好,而不是專心程度影響了成就。 關鍵字中文: 相關法英文: Correlation method 參考書目Robert E. Slavin(2005)。教育心理學,頁24-2...
天理循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善惡有報,因果循環的天理。參見「天道好還」條。如:「天理循環,報應不爽。」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