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林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委員會。林良先是乘船到高雄,搭乘火車一路直達台北,自此落腳台北,從事國語文的推廣工作。之後進入師大國文系就讀,後來進入淡江大學英文系就讀。  來到台北,最初,林良短短在徐州路台大法商學院受訓一個月,之後,長達五十餘年,工作、生活都在台北市南區區域內。家居重慶南路三段,從原本的平房改建成四樓住宅,一直住了下來。林良說,除了改建期間內曾經搬離,可以說沒搬過家,只是房子從矮的拉高了,整建後地方變寬敞。但是這幾十年下來,一家子的累積早已經讓房子滿了。現在的生活,人是和書住在一起的。  台北城南,是林良最熟悉,也最自在的地方。他...
焚書坑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語譯3 3.故事內容4 4.相似、相反詞4.1 相似詞4.2 相反詞5 5.例句 1.出處漢.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 2.語譯用以指統治者對文化和知識份子的摧殘 3.故事內容秦始皇憎惡儒生引用詩書來反對秦的法律,於是焚毀詩書,坑殺儒生,對中國文化帶來極大的摧殘。 4.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焚典坑儒 相反詞獨尊儒術 5.例句秦始皇焚書坑儒,毀壞了大量的珍貴的文學典籍。
淵遠流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源頭深遠而流傳久廣。如:「中國文化淵遠流長。」
多音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個字有多種讀音。中國文字原為一字一形體,一字音,一字義。後來,社會因時代的遞嬗,而越趨複雜,語言有了變化,起初的文字不敷應用,原字形也產生變化。其中,文字因不夠使用,或因地域不同,或因訛讀的影響,字音也有改變,一字多音就這樣發展起來。也稱為「破音字」、「歧音字」。
古羅馬文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元兩百八十四年~西元四百七十六年)2 關鍵字3 參考資料 古羅馬文明古羅馬文明是吸收了豐富的東方古國文明和古希臘文明而發展起來的。古希臘在南義大利和西西里島建立的殖民城邦,把古希臘的社會政治制度、工藝技術、精神文化傳播到了義大利,因此羅馬在文化傳統上,成為了古希臘文化的繼承者。儘管古羅馬文化受外界影響深遠,但羅馬在長期發展中,也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色。古羅馬文明從西元前六世紀末建立共和國開始,一直到西元五世紀西羅馬帝國滅亡,期時間長達了一千年之久。其發展過程大致可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王政時代(羅馬建成~西元前五百零九年)...
形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六書中的形聲字。由音符與意符組合而成,意符表形,音符表聲。如江、河二字,從水取義,以工、可分標其聲。漢.許慎〈說文解字序〉:「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即指其以事類為主,再取其聲組合而成。也稱為「諧聲」、「象聲」。
課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程與非正式課程二類。正式課程formal curriculum)在學校授課時間表上安排的教學科目,如國文、數學、綜合活動等、及活動課程,如聯課活動與班會等,其有一定科目結構與目標結構。非正式課程(informal curriculum)舉凡學校舉辦的各種活動,如升旗、園遊會、旅行、競賽等學習經驗等都是非正式課程,其採取較不正式、不嚴格的教學方式,但對學生的影響是重要、自然而間接的。潛在課程(hidden curriculum)是學校刻意設計或無意發生,但卻隱藏於學校各種情境中並已傳授予學生的內容,包括校園文化、學校氣氛、...
異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相同和相異的地方。《漢書.卷六七.朱雲傳》:「自宣帝時善梁丘氏說,元帝好之,欲考其異同,令充宗與諸易家論。」南朝梁.江淹〈知己賦〉:「論十代兮興毀,訪五都兮異同。」
2.不一致。《文選.諸葛亮.出師表》:「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個別化教育計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能。敘寫內容可包括學生認知能力、溝通力、行動能力、情緒、人際關係、感官功能、健康狀況、生活自理能力、國文、數學等學業能力之現況。學生身心障礙狀況對其在普通班上課及生活之影響。適合學生之評量方式。 年度的長程目標以兒童目前的能力水準,在數個學習領域內決定年度長程教學目標,並設計課程的內容。 短程的教學目標根據年度終點目標,詳細列舉每日教學活動的目標。 特殊教育服務提供特殊教育安置的方式,如:自足式特殊班、資源班、住家、住院教學,並說明學科重點,每日﹝週﹞實施特殊教育的時數等。 教育相關服務包括交通、語言治療、物理治療、每週...
余光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評析。中文造詣深為人讚,如香港作家林沛理稱之為:「語言的魔術師」、「香江第一才子」陶傑許之為「用中國文字意像之第一人」,且其精通英語及多種外文,包括德語、西班牙語等。曾任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中文系系主任,亦嘗為美國大學英美文學系副教授,於兩岸三地享負語言大師之名。目錄1 鄉土文學論戰2 余光中的文學觀(余光中原文摘錄)2.1 散文理論2.1.1 散文之彈性2.1.2 散文之密度2.1.3 散文之質料3 余光中的散文特色3.1 中國意識3.2 感覺性3.3 幽默感4 與中國現代民歌的關係4.1 文學評價4.2 人格與政治...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