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6.064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偏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輔助主力軍作戰的側翼軍隊。《左傳.成公三年》:「若不獲命,而使嗣宗職,次及於事,而帥偏師以脩封疆,雖遇執事,其弗敢違。」
披肝露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神海靈,咸燮理於臺閣。 〔注解〕 (1) 百辟庶尹:各處的官員。 (2) 四方岳牧:各地的疆吏、封疆大臣。 (3) 圖讖:河圖、符命等有關王者受命徵驗的書籍。流行於東漢,多為預言或隱語。其實是事後附會的說法。 (4) 披:揭開。 (5) 瀝:滴下、灑落。 (6) 箕潁:箕山與潁水。相傳是許由避居之處。後用以比喻隱居或隱者的居所。
識塗老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明.盧象升〈與少司成吳葵庵書畫〉其八:「蓋某於封疆軍旅之事,閱歷有年,雖係駑駘,猶然識塗老馬。」
瀝肝呈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神海靈,咸燮理於臺閣。 〔注解〕 (1) 百辟庶尹:各處的官員。 (2) 四方岳牧:各地的疆吏、封疆大臣。 (3) 圖讖:河圖、符命等有關王者受命徵驗的書籍。流行於東漢,多為預言或隱語。其實是事後附會的說法。 (4) 披:揭開。 (5) 瀝:滴下、灑落。 (6) 箕潁:箕山與潁水。相傳是許由避居之處。後用以比喻隱居或隱者的居所。
爭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能直言規諫國君過錯的臣子。《荀子.子道》:「昔萬乘之國,有爭臣四人,則封疆不削;千乘之國,有爭臣三人,則社稷不危;百乘之家,有爭臣二人,則宗廟不毀。」《漢書.卷七八.蕭望之傳》:「朝無爭臣則不知過,國無達士則不聞善。」也作「諍臣」。
去事之戒,來事之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之典源,提供參考。 #《戰國策.趙策一》1>張孟談既固趙宗,廣封疆,發五百,乃稱簡之塗以告襄子曰:「昔者,前國地君之御有之曰:『五百之所以致天下者,約兩主勢能制臣,無令臣能制主。故貴為列侯者,不令在相位,自將軍以上,不為近大夫。』今臣之名顯而身尊,權重而眾服,臣願捐功名去權勢以離眾。」襄子恨然曰:「何哉?吾聞輔主者名顯,功大者身尊,任國者權重,信忠在己而眾服焉。此先聖之所以集國家,安社稷乎!子何為然?」張孟談對曰:「君之所言,成功之美也。臣之所謂,持國之道也。臣觀成事2>,聞往古,天下之美同3>,臣主之權均之能美,未之有也。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君若弗圖4>,則...
宅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所居住的土地,亦引申為領土、國土。《文選.左思.魏都賦》:「宅土熇暑,封疆障癘。」《文選.陸機.漢高祖功臣頌》:「王信韓孽,宅土開疆。」
披肝掛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神海靈,咸燮理於臺閣。 〔注解〕 (1) 百辟庶尹:各處的官員。 (2) 四方岳牧:各地的疆吏、封疆大臣。 (3) 圖讖:河圖、符命等有關王者受命徵驗的書籍。流行於東漢,多為預言或隱語。其實是事後附會的說法。 (4) 披:揭開。 (5) 瀝:滴下、灑落。 (6) 箕潁:箕山與潁水。相傳是許由避居之處。後用以比喻隱居或隱者的居所。
邦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疆域、國土。《論語.季氏》:「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也作「封略」、「封疆」、「封域」。
瀝膽隳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神海靈,咸燮理於臺閣。 〔注解〕 (1) 百辟庶尹:各處的官員。 (2) 四方岳牧:各地的疆吏、封疆大臣。 (3) 圖讖:河圖、符命等有關王者受命徵驗的書籍。流行於東漢,多為預言或隱語。其實是事後附會的說法。 (4) 披:揭開。 (5) 瀝:滴下、灑落。 (6) 箕潁:箕山與潁水。相傳是許由避居之處。後用以比喻隱居或隱者的居所。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