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6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1.121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貽笑大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河伯向東邊望去,只見白浪濤天,茫茫一片,看不到水的盡頭。這時河伯才發現自己是多麼渺小,心裡覺得十分愧。他對著海神感嘆地說:「俗話說:『有些人實在沒什麼學問,卻自以為聽到的大道理很多,沒有人能比得上。』現在的我大概就是這樣子的。曾經聽說有人小看孔子的學識,輕視伯夷的義行,本來我還不相信,現在終於相信了。看到您這麼寬廣無盡,才知道自己真是井底之蛙,眼光實在是太狹小了!如果我不是到了您這裡,那麼我就會有永遠被人譏笑的危殆啊!」後來「貽笑大方」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被識見廣博或精通此道的內行人所譏笑。
義正辭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乃知二子果可用,非獨詞堅由志確。朝廷清明天子聖,陽德彙進群陰剝。大烹養賢有列鼎,豈久師門共藜藿。予職諫未能薦,有酒且慰先生酌。 〔注解〕 (1) 俚:鄙俗。 (2) 醇:音ㄔㄨㄣˊ,精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通「愧」。《戰國策.秦策一》:「面目犁黑,狀有歸色。」
望洋興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河伯向東邊望去,只見白浪濤天,茫茫一片,看不到水的盡頭。這時河伯才發現自己是多麼渺小,心裡覺得十分愧。他仰著頭嘆息說:「我本來以為自己很了不起,現在看到大海這麼寬廣無盡,才知道自己真是井底之蛙,眼光實在是太狹小了!」後來,「望洋興嘆」這句成語就從「望洋向若而嘆」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因力量不夠而感到無可奈何。後人也有望文生義,誤解「望洋興嘆」為對著大洋興嘆,此解不可取。
才高八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盡陳王八斗才。」 02.宋.歐陽澈〈飲中示子賢諸友七絕頗愧狂斐〉詩其六:「功名端擬位三槐,發策無八斗才。寂寞雲齋且稽古,披香指日掃松煤。」 參考詞語︰才富八斗注音︰ㄘㄞˊ ㄈㄨˋ ㄅㄚ ㄉㄡˇ漢語拼音︰cái fù bā dǒu釋義︰猶「才高八斗」。見「才高八斗」條。 01.宋.王十朋〈和答張徹寄曹夢良〉詩:「君才富八斗,我字識一丁。」 參考詞語︰才傾八斗注音︰ㄘㄞˊ ㄑ|ㄥ ㄅㄚ ㄉㄡˇ漢語拼音︰cái qīng bā dǒu釋義︰即「才高八斗」。見「才高八斗」條。 01.明.李贄《焚書.卷六.七言八句.雨中塔寺和袁小修韻》:「才傾八斗難留客,酒賦千鍾不厭貧。」
寡廉鮮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恬不知恥,厚顏無恥反義:高風亮節辨似: 「寡廉鮮恥」及「恬不知恥」都有不知羞恥的意思。 「寡廉鮮恥」側重於毫無廉恥之心,品性低劣;「恬不知恥」側重於對所做事安然不以為恥。 寡廉鮮恥 恬不知恥 辨似例句 ○ ㄨ 這些人表面上道貌岸然,暗地裡卻是偷雞摸狗,~。 ㄨ ○ 這個人竟然剽竊別人尚未發表的作品,還大言不地反誣別人抄襲,真是~!
額手稱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衛兵見到他都舉手至額,以表敬意。後來演變為感激之意,如《水滸傳》第四二回:「宋江以手加額稱謝道:『愧!原來是九天玄女娘娘傳受與我三卷《天書》,又救了我的性命!』」宋江舉手至額,表示對九天玄女的感謝,也有用來表示慶賀之意。《東周列國志》第三七回:「文公至絳,國人無不額手稱慶。百官朝賀,自不必說。」描述晉文公逃到秦國避難,等亂事平定後回到晉國,老百姓無不舉手,高至額頭,以示慶賀。「額手稱慶」這句成語固指舉手齊額,表示慶賀、高興,但後來只要高興至極而慶賀,不一定舉手額頭,一樣可用「額手稱慶」來形容。
刻骨銘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幸容甯越2>之辜3>,深荷三公4>之德。銘刻心骨,退思狂愆5>,五情冰炭6>,罔知所措。晝愧於影,夜於魄,啟處不遑,戰跼無地。 〔注解〕 (1) 愍:音ㄇ|ㄣˇ,憐恤、哀憐。 (2) 甯越:戰國趙中牟人,生卒年不詳。苦於耕稼之勞,刻苦求學十五年,遂為周威公之師。甯,音ㄋ|ㄥˋ。 (3) 辜:罪過。 (4) 三公:三為「王」之訛。王公,指王承,晉太原晉陽人,生卒年不詳。曾任東海郡太守。 (5) 愆:音ㄑ|ㄢ,過失、罪過。 (6) 冰炭:冰冷炭熱,二物不能相容。喻內心交戰。
野人獻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前宋國有一個農夫,冬天只有填著亂麻的冬衣可以穿著勉強過冬,到了春耕時,就獨自曬太陽取暖。他不知道天下有寬廣大廈和暖室可住,也不知道有絲綿袍和皮裘可穿。於是回頭跟妻子說:「曬太陽的溫暖,沒有人知道;我如果把這個方法獻給國君,一定會得到重賞。」同鄉的富人聽了告訴他說:「從前有個人把野菜推薦給有錢人吃,有錢人吃了以後,不是嘴巴覺得刺痛,就是肚子受害。大家譏笑他,罵得那人愧不已。你就跟他是同一類的人!」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野人獻曝」,用來比喻平凡人所貢獻的平凡事物。
魚目混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張右史文集.卷三七.同文唱和.柳子文.詩呈同院諸公》:「得句 酬數,忘言笑語稀。自初學步,魚目混珠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