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1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859.37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嘔心瀝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嘔心瀝血」這句成語有兩個典源,第一個是「嘔心」,來自於南朝梁劉勰所寫的《文心雕龍》。在〈隱秀〉篇中,他說文人在寫作時,重視創意的人,無不想找出跟別人不一樣的意念;重視辭采的人,則挖空心思,想寫出美麗的詞句。無論何種人,為達到目的,甚至琢磨到似乎要將心、膽吐出;有時經年累月地反覆苦思,但這還不足以形容他們的辛苦。這裡的「嘔心」和「吐膽」的意思是一樣的,都是比喻創作的苦心。唐代詩人李賀就是一位「嘔心」創作的人。在李商隱所寫的〈李賀小傳〉提到他常常帶著僕人出遊,騎著驢子,背著一只破舊袋子,遇有靈感,就立即寫下來丟入袋中。到晚上回到家時,已經是滿滿的一袋子紙片了,李賀的母親看到這種情形,就說:「我的...
束之高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晉.習鑿齒《漢晉春秋》載,東晉的庾翼,在軍事上頗有才能,因為有他鎮守武昌等地,抵禦了來自北方的侵略,讓東晉因此能夠偏安江南。當時文人流行清談,盡說些浮誇無據的言論,其中又以杜乂和殷浩二人最得到眾人佩服,讚美之聲不斷,認為他們才華如此出眾,應該受到重用,給予官職。一向務實的庾翼,對於這些徒逞口舌之能的文人十分厭惡,因此只要有人在他面前讚美這些人,他就會說:「像杜乂、殷浩這樣的人,對待他們應該像對待用不著的東西一樣,先捆起來放在閣樓上,等到天下太平了,再來考慮應該給他們什麼樣的官職。」後來「束之高閣」演變為成語,就用來比喻棄置不用。
喜出望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望外」是出乎意料之外的意思,在北周.庾信的〈謝趙王賚絲布等啟〉裡就有「望外之恩」一語,即指自己對於趙王的恩賜,感到十分意外。因此「喜出望外」一語,就是因意料之外的事感到高興,最早出自宋.蘇軾〈與李之儀書〉五首之二。蘇軾是北宋著名文人,在詩詞書畫上均有成就。王安石倡行新法,蘇軾上書痛陳不便,得罪了王安石,被連貶數州,最遠曾貶至海南島。被貶之時,與老友李之儀通信,信裡寫到:「辱書尤數,喜出望外。」意思是指與李之儀八年未見,最近頻頻收到他的來信,真是令人感到意外而高興啊!後來「喜出望外」就被用來指因意想不到的事感到欣喜。
萬紫千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萬紫千紅」是形容百花齊放的美景。宋代文人邵雍的〈落花吟〉一詩中,用這四個字形容狂風時,五顏六色的花瓣四處紛飛,桃樹與李樹的葉子都被吹到河面上,鋪成一條路。後來「萬紫千紅」就被用來形容百花盛開,色彩絢麗的景象,特別是用來形容春天的景色,例如南宋朱熹的〈春日〉詩:「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亦用於比喻事物豐富而多采多姿。
廬山真面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廬山三面臨水,煙雲瀰漫,千巖萬壑,氣象萬千,人在山中,難以窺得全面真貌。因此,宋代文人蘇軾有一首〈題西林壁〉詩,即是描寫廬山的奇景。前兩句寫出了廬山群峰的千變萬化,橫看是連綿不絕的山嶺,側看又是陡然峭立的奇峰。隨著觀看山嶺位置高、低、遠、近的不同,看到的景色也隨之而異。後兩句則描述在廬山中,根本無法看清整個廬山的全貌。道出了人身在事物中,往往無法看清它的真相,暗喻「當局者迷」的意涵。後來「廬山真面目」就被用來比喻事物的真相或原本面目。如《野叟曝言》第四七回:「善作詩兮只一家,真屬夫子自道;待野拙細細解出,方見廬山真面目也!」
駕輕就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韓愈字退之,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導者,他主張「尊崇儒學,攘斥佛老」,反對繁采寡情的駢體文,提倡明道致用的散文寫作。得到當時知名文人柳宗元、劉禹錫、白居易、元稹等人的響應,終使唐代的古文運動蔚為風潮。除了在文體、思想方面的改革與貢獻,韓愈的作品內容豐富,形式多變,不但立論鮮明,語言平易,且取譬新穎,雖用古人的思想卻不引經據典,為古文創作另闢了一條新的途徑。處士石洪是韓愈的好友,他於元和五年,赴任河陽節度使烏公參謀,臨行前他擺設宴席於上東門外,與朋友們餞別。韓愈也參加了這次的宴會,並為了送別友人作了序。韓愈在文中寫道:「與處士談論古今的道理,就好像以四匹馬共拉一輛輕便的車,走在熟悉的道路上,並且有造...
不時之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早就藏了好酒,好讓你隨時取用。後來「不時之需」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隨時的需用。另一位宋代文人王質的〈論吏民劄子〉:「監司不卹郡縣,故嘗有不時之需,稍緩則符檄紛紛,逼切則急于星火。」其中「監司」為宋代職官名,負責監察地方屬吏。這整句話的意思是:監司不知體恤地方,會隨時提出需求,並強迫地方配合,地方若不能及時因應,就會遭到糾舉彈劾。「不時之需」在此則指隨時提出讓人無法預料的需求。
伯仲之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國時,魏文帝曹丕有一篇相當著名的文章〈典論論文〉,闡述讀書人為文應有的態度。他認為一般文人最大的毛病就是自以為是,瞧不起別人的作品。所以他在文章一開頭,就說自古文人相輕,並以漢代的傅毅和班固為例。東漢章帝時,班固和傅毅同為蘭臺史令,一起負責書籍的典校工作。曹丕認為這兩人的文才不相上下,但班固看不起傅毅,在寫給弟弟班超的信中說:「傅毅因為會寫文章而得到這個職務,但他一下筆就沒完沒了,不知節制。」文人常會這樣以自己的長處來攻擊別人的缺點,事實上沒有人是通才,能掌握各種文體,所以每個人各有各的特色,應該要懂得欣賞別人的優點才對。曹丕在文中以稱兄弟排行的「伯仲」,來表示班固與傅毅的文才相當,有如兄弟...
登峰造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魏晉南北朝時,文人崇尚清談,盛行品評人物,所以記述名人軼事的「志人小說」也流行當時。此類小說採集過去及當時文人名士的言談、風尚、逸事,加以編撰,很能反映各類人物的面貌,間接表現出當時的社會民情。南朝宋劉義慶所編的《世說新語》則是其中的代表作品,本書依內容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等共三十六門,均為簡潔雋永的短篇,長者數行,短者僅二、三十字,但因善於把人物的語言與情態相結合,並使用比喻、對比等修辭技巧,較之一般志怪小說,更富文學價值。在《世說新說.文學》中記載了關於晉簡文帝的一段話。簡文帝篤信佛教,研究佛經,見經上云如果淨化磨練自己的精神,就可以成佛。便有所感觸的說道:「不知道照這樣去做,是不是...
怨聲載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軍梁商掌握。梁商見到政局敗壞,民間災異四起,想要整頓朝政,於是四處延攬有才德之士。李固是當時有名的文人,博學多才,有氣節操守,不同流合汙,多次辭退朝廷的徵用。他曾縱論時弊,建議皇帝應該壓制外戚、罷退宦官、用人唯才,但沒有受到採納,於是便到漢中隱居起來。這次梁商請他出來為官,李固希望梁商能夠先端正朝廷風氣,於是又上書說道:「安帝在位的時候,任用外戚小人,他們公開地收受賄賂,任用人才沒有一定的標準,所以天下才會紛擾不已,路上都充滿了百姓抱怨的聲音。希望將軍能夠以天下為憂,崇尚儉省,用人唯才,才是救國之道。」但是梁商卻沒有接納李固的建議。這段話的原文「天下紛然,怨聲滿道」,後來演變出「怨聲載道」這...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