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1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一揮而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文人王璘極富文才。據傳,他在參加萬言科考試時,請了十名專司書寫的人員,在庭院中架設桌椅,準備替他寫下口述的文章。考試開始時,王璘自己一面優閒的來回踱步,一面口中源源不絕的吟詠文章,其速度之快,讓那十個抄寫人員完全無法停筆。正當完成之際,暴雨驟至,有好幾幅寫成的文章被一陣風捲至地上,被泥沙塵土沾濕了,整張紙卷曲起來,怎麼也無法打開。王璘看了便說:「算了!再拿幾張新的紙來!」紙取來後,他拿起筆來,頃刻間又寫出十餘篇文章。此事見於唐代小說《摭言》,小說內容雖難免誇大,但在《唐詩紀事》中亦有記載:「應日試萬言科,請十書吏,口授十書吏書之,未亭午,已就七千言。」也是說不到中午,他就已作出七千字的文章...
韓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張中丞傳後序》諸篇,而一切銘狀概為謝絕,則誠近代之泰山北斗矣;今猶未敢許也」。張耒論韓愈「以為文人則有餘,以為知道則不足」(《韓愈論》)。朱熹指責韓愈「裂道與文以為兩物」(《讀唐志》)。章學誠稱韓愈的碑誌文是「心識古人源流,隨時通其變化」(《文史通義‧墓銘辨例》)。茅坤說:「世之論韓文者,共曾稱碑蒜;予獨以韓公碑文多奇崛險譎,不得《史》《漢》敘事法,故於風神處或少道逸。」(《唐宋八大家支鈔·論例》)章太炎說:「韓對死生利祿之念,刻刻不忘:登華山大哭,作《送窮文》,是真正的證據。」韓愈登華山,「度不可返,乃作遺書,發...
斯文掃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斯,此。文,指文化、禮樂制度。語出《論語.子罕》:「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掃地,指破壞殆盡。斯文掃地本指禮樂制度破壞殆盡,後借指文人不顧操守,毫無廉恥。《野叟曝言》第六一回:「數其罪而責之,纔洩得公憤,不至斯文掃地。」《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六回:「我原是讀書出身,不曾學過生意,這不懂是我分內的事。偏是他們那一班人,胡說亂道的,鬧了個斯文掃地。」也作「斯文委地」。
斯文敗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品行不良的文人。《文明小史》第四四回:「前兩年有過上諭,罵報館的人都是斯文敗類。」
遷客騷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遷客,因罪而流徙他鄉的人。騷人,詩人。遷客騷人泛指失意的文人。宋.范仲淹〈岳陽樓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韋應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已想函關道,遊子冒風塵。  籠禽羨歸翼,遠守懷交親。況複歲雲暮,凜凜冰霜辰。  旭霽開郡閣,寵餞集文人。洞庭摘朱實,松江獻白鱗。  丈夫豈恨別,一酌且歡忻。 送雷監赴闕庭  才大無不備,出入為時須。雄藩精理行,秘府擢文儒。  詔書忽已至,焉得久踟躕。方舟趁朝謁,觀者盈路衢。  廣筵列眾賓,送爵無停迂。攀餞誠愴恨,賀榮且歡娛。  長陪柏梁宴,日向丹墀趨。時方重右職,蹉跎獨海隅。 送秦系赴潤州  近作新婚鑷白髯,長懷舊卷映藍衫。  更欲攜君虎丘寺,不知方伯望征帆。 送孫徵赴雲中  黃驄少年舞雙戟,目視旁人皆辟易。百戰曾誇隴...
深居罕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深居簡出」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韓愈(西元768∼824),字退之,通六經百家之學,創作頗多;崇尚儒學,排斥佛老思想。唐代由於佛教鼎盛。因此,當時的文人及達官貴人,多與僧侶往來,互贈詩文。〈送浮屠文暢師序〉就是韓愈贈予僧侶文暢的文章。文中表達了他一貫擁護儒家仁義道統的立場。他認為:在天下未教化之初,人民和禽獸是沒有什麼不同的。後來聖人出現,治理天下,因為施行仁義和禮樂刑政,人民才得以安逸的生活,也正因為仁道,才能世世代代相傳而固守著傳統的文化,就像鳥兒,一低頭就是要覓食;一抬頭,就會環顧四方;野獸們藏身在隱僻的深山,很少出來活動。這都是因為害怕其他的動物會傷害自己,因而時時提高警覺...
賈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誓》、《旱雲賦》、《虛賦》 評價司馬遷在《史記》中作《屈原賈生列傳》;《漢書》也有《賈誼傳》。後來的文人對他的評價極多,唐代裴度〈寄李翱書〉:「賈誼之文,化成之文也,鋪陳帝王之道,昭昭在目。」。台灣作家柏楊在翻譯《資治通鑑》曾寫道:「治安策原文,已不可得。司馬光在殘篇中,摘錄他認為重要的部份,連『六個長嘆』,都不能完整。」《資料取自於網路》
御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現借以諷刺被統治者控制操縱或獨擅享用的人事物。[例]御用文人
強食弱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弱肉強食」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唐代由於佛教鼎盛,因此當時的文人及達官貴人,多與僧侶往來,互贈詩文。〈送浮屠文暢師序〉就是韓愈贈予僧文暢的文章。文中表達了他一貫擁護儒家仁義道統的立場。他認為:在天下未教化之初,人民和禽獸是沒有什麼不同的。後來聖人出現,治理天下,因為施行仁義和禮樂刑政,人民才得以安逸的生活,也正因為仁道,才能世世代代相傳而固守著傳統的文化,就像鳥兒,一低頭就是要覓食;一抬頭,就會環顧四方。野獸們大多藏身在隱僻的深山,很少出來活動。這都是因為害怕其他的動物會傷害自己,因而時時提高警覺,但是這樣的小心翼翼,仍然無法擺脫弱者被強者欺凌的危險,弱者之肉,就是強者的食物。現今...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