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4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84.3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見經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清.顧炎武《日知錄.卷二三.堯冢靈台》:「禹會諸侯于江南,計功而崩,其陵在會稽。惟堯之巡狩不見經傳。而此其國都之地,則此陵為堯陵無疑也。」
深謀遠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深謀遠慮」。見「深謀遠慮」條。 01.《史記.卷七九.蔡澤列傳》:「大夫種為越王深謀遠計,免會稽之危,以亡為存。」 參考詞語︰深圖遠慮注音︰ㄕㄣ ㄊㄨˊ ㄩㄢˇ ㄌㄩˋ漢語拼音︰shēn tú yuǎn lǜ釋義︰猶「深謀遠慮」。見「深謀遠慮」條。 01.《玉函山房輯佚書續編》引漢.仲長統《仲長子昌言》:「又況婦人之愚,而望其遵巡正路,謙虛節儉,深圖遠慮,為國家校計者乎?」 02.《三國志.卷四二.蜀書.杜周杜許孟來尹李譙郤傳.郤正》:「是以賢人君子,深圖遠慮,畏彼咎戾,超然高舉。」 參考詞語︰深謀遠略注音︰ㄕㄣ ㄇㄡˊ ㄩㄢˇ ㄌㄩㄝˋ漢語拼音︰shēn móu yuǎn lü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供人遊覽、休憩的地方。如:「公園」、「遊樂園」。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簡傲》:「王子敬自會稽經吳,聞顧辟疆有名園。」
先發制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史記.卷七.項羽本紀》載,秦朝末年,項梁和他的姪子項羽住在吳中,因為項梁足智多謀,兩人頗受地方敬重。秦二世元年,陳勝等人從大澤起義抗秦,會稽郡守殷通將項梁找來,對他說:「浙江以西都已經造反了,這是上天要亡秦國。我曾聽人說過,凡事先下手取得先機,才能制伏對方,否則將被人所制。所以我也想趁此時發動軍隊抗秦,並請您和桓楚統率軍隊。」項梁不想和殷通合作,便與項羽用計把殷通殺了,並接管會稽郡與殷通的軍隊,立下日後抗秦大業的基礎。這裡的原文「先即制人,後則為人所制」,後來演變成「先發制人」這句成語,比喻凡事先下手取得先機,才能制伏對方。
驚心動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詩》。 (2) 吳:指吳王,疑是夫差(?∼西元前473),因父闔閭為越王句踐所敗,故敗困句踐於會稽,以報父仇,並率精兵北會諸侯於黃池,與晉爭霸,句踐乘虛而入,遂滅吳,夫差自剄而死,在位二十三年。 (3) 椒華之房:建築精緻,裝飾華麗的房子。 (4) 幌:簾子。《太平御覽》原作『熀』,茲據《太平廣記.卷二七二.美婦人.夷光》校改。 (5) 幌:《太平御覽》原作,據《太平廣記.卷二七二.美婦人.夷光》校改。〔參考資料〕 南朝梁.鍾嶸《詩品.卷上.古詩》其體源出於〈國風〉,陸機所擬十二首。文溫以麗,意悲而遠。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
金匱石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國家祕藏重要文書的地方。《漢書.卷一.高帝紀下》:「又與功臣剖符作誓,丹書鐵契,金匱石室,藏之宗廟。」宋.陸游〈會稽志序〉:「上參禹貢,下考太史公及歷代史金匱石室之藏,旁及《爾雅》、《本草》、《道釋》之書。」也作「石室金匱」。
知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朋友、友人。漢.孔融〈論盛孝章書〉:「海內知識,零落殆盡,惟有會稽盛孝章尚存。」
梁山伯與祝英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故事大綱2 考據2.1 唐代文獻2.2 宋代文獻2.3 元代文獻2.4 明清文獻 故事大綱中國古代東晉時,浙江上虞祝家有一女祝英台(又名:祝九妹),女扮男裝到杭州遊學,途中遇到會稽來的同學梁山伯,兩人便相偕同行。同窗三年,感情深厚,但梁山伯始終不知祝英台是女兒身。後來祝英台中斷學業返回家鄉。梁山伯到上虞拜訪祝英台時,才知道三年同窗的好友竟是女紅妝,欲向祝家提親,此時祝英台已許配給馬文才。之後梁山伯在鄞當縣令時,因過度鬱悶而過世。祝英台出嫁時,經過梁山伯的墳墓,突然狂風大起,阻礙迎親隊伍的前進,祝英台下花轎到梁山伯...
黨同伐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標同伐異注音︰ㄅ|ㄠ ㄊㄨㄥˊ ㄈㄚ |ˋ漢語拼音︰biāo tóng fā yì釋義︰猶「黨同伐異」。見「黨同伐異」條。 01.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輕詆》:「謝鎮西書與殷揚州,為真長求會稽。殷答曰:『真長標同伐異,俠之大者。常謂使君降階為甚,乃復為之驅馳邪?』」 參考詞語︰伐異黨同注音︰ㄈㄚ |ˋ ㄉㄤˇ ㄊㄨㄥˊ漢語拼音︰fā yì dǎng tóng釋義︰猶「黨同伐異」。見「黨同伐異」條。 01.《明史.卷二二五.趙煥列傳》:「給事中李成名復劾煥伐異黨同,煥遂稱疾篤,堅不起。」
冰消瓦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國魏.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據《文選.卷四四.檄》引)昔夫差承闔閭之遠跡,用申胥之訓兵,棲越會稽,可謂強矣。及其抗衡上國,與晉爭長,都城屠於勾踐,武卒散於黃池,終於覆滅,身罄越軍。及吳王濞1>驕恣屈強2>,猖猾3>始亂,自以兵強國富,勢陵4>京城。太尉5>帥師,甫下滎陽,則七國6>之軍瓦解冰泮7>,濞之罵言未絕於口,而丹徒之刃以陷其胸。何則?天威不可當,而悖逆之罪重也。 〔注解〕 (1) 吳王濞:劉濞(西元前213∼154),漢高祖劉邦兄子,封吳王。文帝時,其子與太子劉啟因下棋相爭,遭太子以棋盤擊殺,遂使劉濞不滿於朝。後劉啟即位為景帝,諸王驕肆,鼂錯上諫削藩,景帝採其議。劉濞遂合楚、趙、...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