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4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形影不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呂氏春秋.孝行覽.首時》論述的重點是教人把握時機。時機不對,縱使有商湯和周武王的才德也無法成就功業;反之,處在夏桀和商紂暴虐無道的朝代而沒有商湯、周武王的才德,同樣也無法成就功業。聖人和時機不可分離,就像一個人在日光下步行,他的形體和影子不可分離一樣。後來「形影不離」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人與人或與物、物與物的關係密切,不能分開。此外,清代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二.濼陽消夏錄二》:「青縣農家少婦,性輕佻,隨其夫操作,形影不離,恒相對嬉笑,不避忌人。」則用「形影不離」形容二人關係親密,無時無處不在一起。
惡貫滿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弼予一人,永清四海,時哉弗可失。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左傳.宣公六年》。 (2) 商:朝代名。約當西元前十六世紀至前十一世紀,為商湯滅夏後所建立的國家。建都亳(今河南省商丘縣),經多次遷移,後盤庚都於殷(今河南省安陽小屯村)。傳至紂,被周武王所滅。商朝的農業、手工業、文字都相當發達。青銅器和甲骨文在世界文化史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3) 厥:同「其」。 (4) 惟鈞:惟,是。鈞,大。〔參考資料〕 《左傳.宣公六年》秋,赤狄伐晉,圍懷,及邢丘。晉侯欲伐之,中行桓子曰:「使疾其民,以盈其貫,將可殪也。《周書》曰:『殪戎殷。』此類之謂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朝代名。(西元892~946)十國之一,王審知所建,據有福建地方,為南唐李璟所滅。
史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家注和《史記會注考證》為基礎,是史記注釋詳盡之作。以下羅列歷代部分重要註家。 書名 作者 中國朝代 備注 史記集解 裴骃 南北朝劉宋 史記索隱 司馬貞 唐朝 史記正義張守節唐朝 漢書注 顏師古唐朝 史通 劉知幾 唐朝 古史 蘇轍 北宋 學林 王觀國 北宋 容齋隨筆 洪邁 南宋 東萊集 呂祖謙  南宋 班馬字類 婁機 南宋 班馬異同 倪思南宋 習學記言 葉適南宋 黃氏⽇抄 黃震南宋 困學紀聞王應麟南宋 滹南遺老集王若虛南宋 資治通鑑音注 胡三省南宋 仁山文集金履祥南宋 丹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朝代名:(1)參見「蜀漢」條。(2)十國之一。起訖年不詳。王建建立,為後唐所滅。歷史上稱為「前蜀」。(3)參見「後蜀」條。
偃武修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經.武成》惟一月壬辰,旁死魄,越翼日癸巳,王朝步自周,于征伐商。厥1>四月,哉生明2>,王來自商3>,至于豐4>,乃偃武5>修文。歸馬于華山之陽6>,放牛于桃林之野7>,示天下弗服。 〔注解〕 (1) 厥:其。 (2) 哉生明:陰曆每月初三日,月光始生。哉,始也。 (3) 商:朝代名。約當西元前十六世紀至前十一世紀,為商湯滅夏後所建立的國家。建都亳,經多次遷移,最後盤庚遷都於殷。傳至紂,被周武王所滅。 (4) 豐:即酆城,周文王都城。 (5) 偃武:偃息武備。 (6) 華山之陽:即華山之南。陽,指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 (7) 桃林之野:華山東郊。桃林,華山之東,位於華陰縣潼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朝代名:(1)參見「劉宋」條。(2)參見「宋朝」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朝廷、朝代。《書經.康王之誥》:「雖爾身在外,乃心罔不在王室。」宋.蘇軾〈教戰守策〉:「天下分裂,而唐室因以微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朝代名:(1)傳說中帝堯的時代。(2)參見「唐朝」條。(3)參見「後唐」條。(4)參見「南唐」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朝代名。參見「隋朝」條。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