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5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93.754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舉足輕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信到河西的使者,於是和他一起回去見劉秀。劉秀很高興,不但宴請劉鈞,還寫了一封詔書給竇融說:「你將河西治理得物富民豐、兵強馬壯,使百姓能安居樂業,這些功績我都聽說過,只可惜兩地相隔太遠!見到劉鈞之後,我已經知道你的心意。現今益州被公孫述占領,天水則被隗囂占據,如果和他們打起仗來,勝敗關鍵就掌握在將軍你的手上,只要一舉腳,不管是放在左邊或右邊,就有輕重的分別,將會影響兩邊的情勢。」後來「舉足輕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所居地位極為重要,一舉一動皆足以影響全局。另外《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列傳》記載,因為龍且被齊王韓信殺死,項王害怕,於是派武涉前去見韓信說:「當今二王之事,權在足下。足下右...
物以類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mnnnn《易•繫辭上》:“方以類聚,物以群分。” 故事 春秋戰國時,齊宣王招告天下賢士來幫助他治理齊國。有一個叫淳於髡的賢士在一天內給他推薦了7個有才能的人,齊宣王經過問答,果然個個本領高強。齊宣王覺得非常奇怪,就問淳於髡說:“我聽說人才是很難等到的,在千里之內的土地上,如果能找著一個賢士那不得了了。現在你卻在一天之內,推薦了7個賢士,照此下去,賢士不是多得連齊國都容納不下了嗎?”淳於髡聽後說:鳥是同一類的聚居在一起;獸也是同一類的走在上道。要找柴胡和桔梗這類藥材,如果到窪地裡去找,一輩子也不會找到一株,但是如果到...
一鳴驚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處理政事,對於不合理的事項加以廢除,另外又制定出法令規章,同時誅殺了五個大臣,提拔六個處士,把楚國治理得非常強盛,而楚莊王也成為春秋五霸之一。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一鳴驚人」,用來比喻平時沒沒無聞,突然有驚人的表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治理、掌理。如:「執政」。《詩經.豳風.七月》:「嗟我農夫,我稼既同,上入執宮功。」《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季氏亦僭於公室,陪臣執國政,是以魯自大夫以下皆僭離於正道。」
管鮑之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小白即了王位,於是把公子糾殺了,也把管仲囚禁起來。鮑叔牙向桓公推薦說:「管仲這個人很能幹,可以幫助你治理天下。」桓公聽了鮑叔牙的建議,不但赦免了管仲,還任命他當齊國的宰相。以後鮑叔牙生了病,管仲難過得吃不下飯,很感慨地說:「真正瞭解我的,這世界上恐怕只有鮑叔牙一個人了,萬一鮑叔牙有個三長兩短,那這世界上再也沒有人瞭解我了。」 相似詞羊左之誼、車笠之交、莫逆之交 相反詞孫龐之隙、泛泛之交 例句我與你的友誼如同管鮑之交,深摯不移。
如喪考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經.舜典》記載了堯治理政事謹慎謙讓,通達事理;考察天時以制定百官職守,因此政治昭明,各邦國間和睦親切,人民也歡樂和諧。後來四方的諸侯長推薦舜的美德,經過堯一段時間的考察,舜都能把各種職務辦理得有條不紊,於是堯決定讓舜繼承帝位。就在舜攝政輔佐了堯二十八年時,堯逝世了,天下人民如同死去父母一樣的悲痛。有三年之久的時間,全國上下都斷絕了樂聲,瀰漫著哀淒的氣氛。「如喪考妣」是直接摘自典源的成語,用來比喻悲痛至極。
相敬如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季就告訴晉文公這件事,並說:「恭敬是德性的集中表現,能夠做到恭敬,就必定有德行;有德行的人,才能用以治理人民。」極力推薦冀缺,希望晉文公重用。但是晉文公認為冀缺的父親有罪,是不能任用的。臼季說:「父親的過失,是不應該再牽連子女的。像古時候舜因為懲罰有罪,流放了鯀,但卻舉拔賢人而重用了禹;管仲是桓公的敵人,但桓公以他為相而成就了霸業。君王在任用賢人時,只要取用其長處就可以了。」因此,晉文公放棄了成見,任命冀缺為下軍大夫。後來「相敬如賓」這句成語,就從原文中的「相待如賓」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夫妻間相處融洽,互相敬愛。
臨渴掘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性,闡明四時陰陽是萬物的根本,順應節氣就不會生重病,是養生的方法,如果等到病根生成才治療,亂象已成才治理疏通,就像口渴了才挖井取水,要打仗了才鑄造兵器,這樣豈不是太晚了!後來「臨渴掘井」這句成語,就從原文中的「渴而穿井」演變而來,用來比喻事到臨頭才著手準備,為時已晚。另外在《晏子春秋.內篇.雜上》也記載一則故事:春秋魯昭公逃離自己的國家投奔齊國,齊景公問他原因時,他說:「我因為不懂得任用賢德忠心的人,又聽不進諫言,導致身邊都是奸佞小人,沒有人可以輔佐我,因此失去政權。」景公聽了問晏子:「如果幫助魯昭公回去魯國,他會成為賢明的國君嗎?」晏子回答說:「不會。溺水後才探水路,迷路後才向人問路,就像是...
後生可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孔子是春秋的賢人,於魯國從政時,魯國大治。後因政治理念與國君不合,周遊列國十三年,卻未受到其他國君的重用。晚年返回魯國,致力於古代典籍的整理。孔子秉持「有教無類」的精神,開平民教育的先河,門下有弟子三千人。孔門後學記錄孔子應答弟子、時人以及弟子間的問答之語,而成《論語》一書,其中可見孔子思想的脈絡,以及他的治學方式。由於孔子一生在政治上未能施展抱負,所以他對門下弟子的期許極大。在〈子罕〉篇中,孔子便說:「不可以小看年輕人啊!我們怎麼知道他們將來的成就,不會超過我們這一輩呢?如果一個人到了四、五十歲,還沒有任何可以稱道的成就,那他也不會有什麼了不起的作為。」一方面表現出孔子對年輕人的無窮期待,一...
相得益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更張,功德自然就會普及全國。工具銳利,用的力量少,但效果卻很好。相同的道理,聖人和君子,正是聖明君主治理天下的工具,因此君王必須認真尋找賢德之人,才能夠安逸地享受天下太平。做部屬的也是如此,賢能的人一旦遇到聖明的君主,謀略合乎君主的心意,規諫的言詞受到重視,忠君之心能夠彰顯,得以擔任官職且施展抱負。所以天下太平,君主聖明,賢能的人才自然聚集,眾人心神聚合,會集大家的智慧,互相勉勵、配合,更能顯現出各自的長處。「相得益彰」這句成語就出自此處,指互相配合、映襯,更能顯出各自的優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