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來引火的火把。《儀禮.士喪禮》:「楚焞置于燋,在龜東。」漢.鄭玄.注:「燋,炬也,所以然火者也。」南朝梁.王筠〈詠蠟燭〉詩:「莢明不足貴,燋豈為疑。」
死灰槁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槁木死灰」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槁木,乾枯的木頭。死灰,冷卻不再燃燒的灰。「槁木死灰」本指道家忘卻形體,追求清虛寂靜的境界。據《莊子.齊物論》所載,戰國人顏成子游因為看見老師南郭子綦倚靠几案坐著,仰望天空緩緩吐氣,好像精神離開了形體一樣,於是問:「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意思是:形體可以像枯木般靜立不動,而精神也可以像冷卻不再燃燒的灰一樣嗎?南郭子綦回答說這是因為他已經忘掉自己的形體,進而達到對外物無動於衷,物我兩忘的境界的緣故。後來「槁木死灰」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人因遭受挫折變故而灰心絕望的樣子。如《紅樓夢》第四回:「這李紈雖青春喪偶,且居處於膏粱...
燈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燈心餘結成的花形。俗以為吉祥的徵兆。北周.庾信〈對燭賦〉:「本知雪光能映紙,復訝燈花今得錢。」《文明小史》第三九回:「昨天我房裡的燈花結了又結,今天一早起來喜鵲儘叫,我猜著是你要回來。」
朵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廝守著/彼此熟悉的氣味……我彎身/拾起一小撮寂寞/寂寞便互撞推擠如鼓動彈珠如水如你/起落的腳步。灰般一握便碎的寂寞/如何撿得完?」準確的掌握了聽覺的意象掌握。這首詩許多人都認為是朵思的「大寂寞」。然而她說是同學在白色恐怖時期,懷孕生產、先生卻被抓的經歷。  準確地掌握了夜的氛圍,朵思寫下讀了同感寂寞的寂寞。她認為:詩人本人無須多說多語,一切就讓作品來說話吧。
心若死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出《莊子.知北遊》:「被衣大說,行歌而去之。曰:形若槁骸,心若死灰。」心不為外物所動,如不再燃燒的灰。《隋書.卷五七.盧思道傳》:「心若死灰,不營勢利,家無儋石,不費囊錢。」也作「心如死灰」。
死灰復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漢時韓安國犯罪入獄,受到獄卒百般凌辱。安國氣憤的說:「已冷的灰難道不能重新再燃燒嗎?」不久,韓安國被釋放,而且又受到朝廷的重用。見《史記.卷一○八.韓長儒傳》。後比喻失去權勢者再度掌握大權,或受管制停休的事物再度興盛起來。如:「因為警方取締而靜止的六合彩賭博,近日又死灰復然的在各地風行起來。」也作「死灰復燎」、「死灰復燃」、「餘復然」。
木形灰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槁木死灰」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槁木,乾枯的木頭。死灰,冷卻不再燃燒的灰。「槁木死灰」本指道家忘卻形體,追求清虛寂靜的境界。據《莊子.齊物論》所載,戰國人顏成子游因為看見老師南郭子綦倚靠几案坐著,仰望天空緩緩吐氣,好像精神離開了形體一樣,於是問:「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意思是:形體可以像枯木般靜立不動,而精神也可以像冷卻不再燃燒的灰一樣嗎?南郭子綦回答說這是因為他已經忘掉自己的形體,進而達到對外物無動於衷,物我兩忘的境界的緣故。後來「槁木死灰」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人因遭受挫折變故而灰心絕望的樣子。如《紅樓夢》第四回:「這李紈雖青春喪偶,且居處於膏粱...
置若勿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 嘿:音ㄇㄛˋ,沉靜無聲。同「默」。〔參考資料〕 明.周順昌〈福州高璫紀事〉(據《周忠介公餘集.卷一》引)按臺以考察、閱操兩大事命三司諭稅監出陳,二守不聽,會諡詔將臨,復嚴諭速出迎詔,竟置罔聞,其悖逆至是,他奚論耶!
枯木死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槁木死灰」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槁木,乾枯的木頭。死灰,冷卻不再燃燒的灰。「槁木死灰」本指道家忘卻形體,追求清虛寂靜的境界。據《莊子.齊物論》所載,戰國人顏成子游因為看見老師南郭子綦倚靠几案坐著,仰望天空緩緩吐氣,好像精神離開了形體一樣,於是問:「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意思是:形體可以像枯木般靜立不動,而精神也可以像冷卻不再燃燒的灰一樣嗎?南郭子綦回答說這是因為他已經忘掉自己的形體,進而達到對外物無動於衷,物我兩忘的境界的緣故。後來「槁木死灰」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人因遭受挫折變故而灰心絕望的樣子。如《紅樓夢》第四回:「這李紈雖青春喪偶,且居處於膏粱...
輕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微風。宋.王安石〈夜直〉詩:「金爐香漏聲殘,翦翦輕風陣陣寒。」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