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8.020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人煎蘭草為油來點燈,所以爆出的燈花也稱為「蘭」。唐.李賀〈惱公〉詩:「蠟淚垂蘭,秋蕪掃綺櫳。」唐.皇甫松〈夢江南.蘭落〉詞:「蘭落,屏上暗紅蕉。」
玉石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論賢愚、善惡、好壞,同時受害,盡皆毀滅。參見「玉石俱焚」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石棉的別名。參見「石棉」條。
槁木死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體寂靜如枯槁的木頭,沒有生氣,精神凝聚猶如冷卻的灰,不能重新起火。形容人清虛寂靜,對外物無動於衷。語本《莊子.齊物論》。後用「槁木死灰」形容人因遭受挫折變故而灰心絕望的樣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草葉茂盛的樣子。《說文解字.艸部》:「蓁,艸盛貌。」《文選.曹冏.六代論》:「宗廟焚為灰,宮室變蓁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示事情的進行。相當於「啊」、「了」。如:「他睡覺去了。」、「他上班去了。」唐.李賀〈沙路曲〉:「斷遺香褭翠煙,燭騎啼烏上天去。」宋.蘇軾〈海棠〉詩:「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付之一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來。等到戍守邊疆的兵卒們一起義,函谷關被攻陷,項羽一來,放了一把大火,可憐這富麗的阿房宮就這樣化為灰了。所以後來指東西讓一把大火給燒光了,就叫作「付之一炬」。
玉石俱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美玉和石頭一同被燒毀。語出《書經.𦙍征》:「火炎崑岡,玉石俱焚。」後指不論賢愚、善惡、好壞,同時受害,盡皆毀滅。《三國演義》第一一六回:「如執迷不降,打破關隘,玉石俱焚!」《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一:「既如此,何不乘機反邪歸正?朝廷必有酬報。不然他日一敗,玉石俱焚。」也作「玉石同焚」、「玉石同」、「玉石同沉」、「玉石俱」、「玉石俱摧」、「玉石俱碎」。
急流勇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代時,有一位修道之人陳希夷。一天遇到一位名叫錢若水的讀書人,覺得他仙風道骨,很適合出家修行,但不能決定是否要收為弟子,於是約他第二天再到華山來,請一名道行更高的老僧看看。錢若水依約前往,那位老僧仔細端詳他後,靜默不語,過一陣子,才用灰在地上寫下「做不得」三個字,然後緩緩說出一句話:「他是個能在急流中勇退的人。」老僧既然這麼說了,陳希夷就打消了留他修道的念頭。不久之後,錢若水科舉高中,做到樞密院副使,一路平步青雲,仕途順遂。但他卻在四十歲時就辭官歸隱,應驗了當年老僧的話。後來「急流勇退」被用來比喻人於得意順遂時,及時隱退。
置若罔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 嘿:音ㄇㄛˋ,沉靜無聲。同「默」。〔參考資料〕 明.周順昌〈福州高璫紀事〉(據《周忠介公餘集.卷一》引)按臺以考察、閱操兩大事命三司諭稅監出陳,二守不聽,會諡詔將臨,復嚴諭速出迎詔,竟置罔聞,其悖逆至是,他奚論耶!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