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429.3063 ms
共 276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非正式課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校的課程結構可又分為實有課程及空無課程兩個部分。實有課程之下,分為外顯課程和潛在課程;而外顯課程又分為正式及非正式課程。正式課程是指由教育主管機關正式訂頒、發布或認可的課程。正式課程係依科目-單元-大綱-日課表等結構在學校運作。非正式課程是指學校在正式課程之外,有意安排與辦理的各項學習活動,其系統及組織較不嚴密但卻較具彈性,甚至可由學生自主學習,例如:運動會、遊藝會、校外參觀、社團活動、各種比賽(班內、班際、校際、區域性或全國性)、展覽會、戲劇表演、電影欣賞、童軍團、合唱團、聯課活動及社團活動等均屬於非正式課程的一部分。這些活動的設計各校具有相當大的自主性,學校可以根據自身的發展目標、地...
|
數學解題歷程的教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數學解題歷程的教學主要適用於數學文字題(俗稱應用題)。主要代表人物為波力耳(G. Polya)、舒恩費(Alan H. Schoenfeld)及梅伊爾(Richard E. Mayer)。
波力耳(1945)將解題歷程分為四個 階段: 1. 了解問題:未知數是什麼?已知數是什麼?條件是什麼? 2. 擬定計畫:找出未知數和已知數之間的關係,如果找不著,那就只得考慮一些輔助問題,然後想辦法擬定一個解題的計畫。 3. 執行計畫:依據擬定的計畫,正確地執行及運算每一步驟。 4. 回顧解答:校核所得的解答是否正確。 ... |
課程慎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施瓦布(J.J. Schwab)對課程研究強調課程實際的重要性,認為理論研究對課程和教學的真實並不管用,對教師面臨的教什麼、如何教的實際困難並不能解決。因為課程問題的本質是實際的,若課程研究者過分不當的依賴理論,而且未加以考驗,則理論並不能解決實際的課程問題。因此他強調要從實際的思考方式重新探討課程問題,而所謂的實際的思考方式,即在得到一個與實際情境有關的決定,亦即可能的行動選擇或指引。此種針對課程的實際情境去慎思可能的行動或決定的過程即為課程慎思。
施瓦布指出,「慎思」的基本立場是將手段和目的視為彼此互動的,互為決定的,而不是由目的來單向地決定手段。在「慎思」過程中,必須確... |
課程統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課程統整(Curriculum Integration)九年一貫課程「課程實施」要點中提到,在符合領域學習節數之原則下,學校得彈性調整學習領域及教學節數,實施大單元或統整主題式之教學。其實分科課程的學習或是課程統整的學習都各有其優...
|
歷程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歷程模式乃課程學者凱爾利(A.V.Kelley)、史登豪斯(L.Stenhous)等人所倡導的課程發展模式。歷程模式的教育觀與傳統的目標模式極不相同,綜合凱利、史登豪斯和歐用生等學者之看法,該模式的教育觀有下述特點:第一,教育之本質在於歷程本身,視教育為經驗不斷改造的歷程;第二,教育具有內在的規準與價值,教育本身即是目的,它無外在之目的;第三,教育的重心在於方法而非外在的目標或內容;第四,教育之主體是學童,兒童不是小成人,兒童是教育活動中的主動者而非價值容器;第五,教育活動的每一階段和過程,都是價值指涉的活動,教育活動絕非價值中性的活動;第六,學習活動是一種開放性系統而非封閉式系統,不能以...
|
行為課程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為課程教學法目錄1 一、源起2 二、理論3 三、重要原則4 四、行為課程計畫5 關鍵字6 參考資料 一、源起1.張雪門先生於民國29年在北平香山慈祐院辦幼稚師範實驗研究時所提昌的教學法。2.民國35年7月張氏到台灣推廣此教學法。3.盛行於民國49年~56年間。 二、理論1.主張幼兒在幼稚園生活的實踐就是行為課程,強調以幼兒行為為中心,注重實際行為的實踐。2.教師應依據幼兒的...
|
學校本位課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校本位課程(School-based Curriculum)九年一貫課程提到各校應成立「課程發展委員會」,下設「各學習領域課程小組」,於學期上課前完成學校課程計畫之規劃、決定各年級各學習領域學習節數、審查自編教科用書及設計教學主...
|
程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道德、知識、能力等的水準。唐.韓愈〈答崔立之書〉:「因復求舉,亦無幸焉,乃復自疑,以為所試與得之者,不同其程度,乃得觀之,余亦無甚愧焉。」
2.達到事物變化的狀況。如:「天氣還沒有冷到下雪的程度。」
|
博雅課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博雅課程是代表歐洲傳統的教養內容,就像中國和日本所強調的四書五經。博雅代表從執拗的成見和褊狹的觀念中自由解脫,而科目則表示一種和發揮人的能力有關的技能,是介於創造具美感事物的藝術的能力,以及能應用事物的實用的技能之間。而能兼具兩者且能達成自我人格完成的知的技能即是博雅課程。這種所謂知的技能的具體內容,因時代和國家之不同而有所相異,而構築西歐社會傳統的,是中古世紀形成的人文七科,包括文法、修辭、辯證之三學,和算術、幾何、天文、音樂之四藝,前者是透過學習語言的結構內容,以促進熟練應用語言的能力,而語言的訓練是學習知識的重要工具;後者則是學習具均衡及調和的事物原理,以導引使理解人生的各種物理的、...
|
過程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課程設計的過程模式(Process Model)認為課程實施的結果是不能預測的,因為課程是經驗,教育就是發展。認為學生是主動學習者,教育就是要給予學生増能、賦權,發展即是要增加兒童自主的能力。故課程即在協助兒童發展自主行動、能夠選...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