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7.163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大逆無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大逆不道」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大逆不道」原作「大逆無道」。秦朝末年,各地紛紛舉兵抗秦,最後則形成劉邦和項羽互相爭霸的局面。當初項羽和項梁在起兵之初,為了號召反秦的需要,擁立一個傀儡皇帝楚懷王,各處抗秦的義軍也都尊懷王為義帝。項羽表面上是尊崇懷王,但實際上卻不聽從懷王的命令。不但自己稱號為西楚霸王,並且強迫義帝遷徙到長沙,後來更加以殺害。漢王聽聞義帝被殺,心裡非常難過,於是為義帝舉辦喪事,同時公開指責項羽「大逆無道」,意思就是說罪行重大,嚴重違反應有的君臣倫理。後來「大逆不道」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違反倫常,罪惡深重。
郭沫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待。1978年3月,郭沫若發表了《科學的春天》的書面報告(內容實為原中宣部國際宣傳處幹部胡平起草),號召知識分子鑽研學術。1978年6月12日在北京逝世。根據其遺囑,郭的骨灰灑在山西昔陽縣大寨人民公社的梯田中。 文學觀點 郭沫若利用詩歌和歷史劇作為自己的武器,在他的作品中表現出對理想的狂熱追求和火山爆發式的熱情。《女神》一書即展現出郭沫若浪漫奔放的火熱情懷。此外,郭沫若從階級本質劃分了革命文學與反革命文學的界限:『你是反對革命的人,那你做出來的文學或者你所欣賞的文學,自然是反對革命的文學,是替壓迫階級說話的文學;……你...
叫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演員有號召能力,使顧客滿座。後泛稱藝術表演者深受群眾喜愛欣賞。如:「這位明星所主演的電影,每部都叫座。」
西安事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軍在國軍第五次圍剿的強大壓力下,流竄陝北,之後為了苟延殘喘,乃運用統戰謀略,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號召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當時國民政府為了應付西北形勢的需要,特別任命由西北剿匪總司令蔣委員長,副總司令張學良,及第十七路總指揮楊虎城,共同擔任剿共任務。不料張學良對共黨認識不清,部下將領又多受中共蠱惑。民國二十五年十二月十二日,張學良與楊虎城以武力強行劫持拘留蔣委員長,並殺害保安人員、中央機關人員,最終蔣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同抗日」的主張而獲得釋放。此事件迫使國民政府放棄「攘外必先安內」的基本國策,使中國建立了形式上...
和衷協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間要能恭敬的相互協助,同心和善相處啊!「共濟」則出自《國語.魯語下》,根據記載春秋時晉國為了報仇,號召諸侯出兵攻打秦國,途中經過涇水,沒有軍隊肯先渡河。於是晉大夫叔向就去請教魯大夫叔孫豹(諡號穆子)該怎麼辦?叔孫豹回答說他只知道吟誦《詩經.匏有苦葉》,不懂其他的事。得到提示的叔向告退後,立即召來掌管船隻和軍務的官員,說:「苦匏不可食用,只能拿來當作渡河的浮囊。而叔孫豹說他吟誦〈匏有苦葉〉,一定打算要渡河了。你們要儘快做好渡河的準備。」後來這兩個典源被合用成「和衷共濟」,用來比喻彼此同心共渡難關。
侯方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非、不阿附權貴的高尚品德。 著作《壯悔堂集》、《四憶堂詩集》 觀點早年曾參加復社,以「興復古學」為號召,因而得名。本是以「獎進後學」為目標的學術性團體,但是後來成為政治團體,涉入黨爭,惟對清初樸學經世致用哲學思想承傳影響甚巨。南明滅亡後,復社部分成員堅持抗清,復社遂成為抗清組織,於順治九年(1652年)被迫解散。 評價賈開宗《侯朝宗本傳》說他:「幼博學,隨父司徒公官京師,習知朝中事。嘗嘆曰:『天下且亂,所見卿大夫殊無足以佐中興者,其殆不救乎?』」,憂世之情,使他萌生了豪邁的用世之志。時人評價他:「朝宗天人姿,才大不可囿...
共產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十九世紀中葉由馬克斯、恩格斯所發展起來的思想體系。為廣義之社會主義的一派。其基本理論為唯物史觀、階級鬥爭,且以無產階級專政,廢除私有財產制為號召。今亦用於指任何由共產黨所統治的社會或社會集團。[例]共產主義原是針對工業高度發達國家貧富懸殊的情況而發展出來的。
壹敗塗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敗塗地」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史記.卷八.高祖本紀》載,劉邦為沛縣豐邑人,秦末,離開家鄉,流亡在外。後因沛縣縣令的號召,帶著上百名徒眾,準備回鄉響應陳涉的起義。但當大批人馬抵達時,縣令唯恐有變,又反悔了,令人將城門關閉,不讓他們進來。劉邦於是寫了一封給城中父老的信,綁在箭上,射入城裡,信中說:「大家苦於秦朝的暴政已經很久了,你們如今雖然奉命替縣令守城,但現在各地諸侯都起義了,馬上會來屠城。此時大家只有合力把縣令殺掉,選擇可擔當重任的家鄉子弟取而代之,響應起義的諸侯,才能保全家室。否則就只有接受全家被屠殺的命運了。」於是沛縣百姓殺了縣令,大開城門,迎接劉邦,想推舉他為縣令,但劉...
置腹推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推心置腹」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東觀漢記.卷一.光武帝紀》載,西漢末年,王莽篡漢,改國號為「新」,推行改革政策,卻因法令煩苛,弄得民不聊生,四方分裂。此時劉秀兄弟也以恢復漢室為號召,擁立劉玄為更始皇帝,加入反王莽政權的陣容。劉秀待人誠懇,擅於用兵,軍民悅服。邯鄲一役,劉秀大敗莽軍,被劉玄封為蕭王。後來劉秀又北上擊敗強大的銅馬軍以及其他的割據勢力,戰敗軍隊紛紛投降。劉秀收編降卒,原先的首領也都分派官職。但是這些首領們仍然心存疑慮,深怕劉秀終會對他們不利。劉秀看出他們的心態,就下令讓他們仍然回去帶領自己的部隊,自己只帶著極少的隨從前去巡察。降將們看到劉秀對他們毫無戒心,十分信賴,便...
揭竿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揭竿而起」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揭竿而起」典源作「揭竿為旗」,出自西漢文學家兼政論家賈誼的〈過秦論〉。文中指出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施行暴政,以致陳涉(名勝,字涉)能以一介貧賤之士,率領數百個疲累的士卒,以砍下的樹枝為兵器,高舉竹竿作為號召群眾的旗幟,使得天下人群起響應,終於遭到滅亡的命運。後來「揭竿而起」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起義舉事。在《史記.卷四八.陳涉世家》也引用了這一段文字。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