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禍棗災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人刻書多用棗木、梨木做材料,因此稱濫刻沒有價值的書籍,徒使梨、棗受到災禍為「禍棗災梨」。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六.灤陽消夏錄六》:「至於交通聲氣,號召生徒,禍棗災梨,遞相神聖。」也作「災梨禍棗」。
登高一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領導者倡導或號召,即有眾多的響應者。如:「你只要登高一呼,這事就有希望了。」
噍吧哖事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開始宣傳宗教的救贖,並因此與齋教的羅俊結合,也結交台南縣南化的土豪江定。 經過余清芳以宗教迷信方式來號召群眾。他曾遠至新竹分發善書,宣傳台灣已出現神主,將助台人驅逐日人犬虜,建立「大明慈悲國」,台人得以減輕賦稅,參加革命的可論功行賞。他的信眾日漸增加,終於驚動日本警察情治當局。當局得訊後,廣貼余清芳、羅俊的相片,通緝他們。羅俊逃入嘉義竹崎山中,余清芳則率眾退入噍吧哖一帶山區,並倉促在1915年的7、8月間發動攻擊。拿著傳統的刀劍干戈和宗教法器,要和日本的現代化軍隊對抗,無意是暴虎馮何。余清芳這支激昂慷慨的反抗軍,其實可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巡更或號召群眾時,用來敲擊的器具。以竹、木製成。如:「木梆」、「竹梆」。也稱為「梆子」。
文化霸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強調某一種精神思維方式或者物質生活模式是優於其他模式的,文化霸權便以此特性,試圖以自身之優越,無形中號召他人的跟隨。而初期的文化目標便是讓自身和其他族群發生連結,進而交流、在潛移默化中說服。而文化霸權大業已成後,就會開始築起文化的高牆,以此確保此自身文化不會受到其他文化的挑戰而有所動亂,再而開始對外擴張、文化侵略於無形,與我文化不同道者即是不文明的、蠻荒的,至此儼然形成文化的帝國主義。(註2)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文化霸權英文關鍵字:cultural hegemony 參考文獻註1:吳逸驊。圖解社會學。易博士。 P.40...
感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感化號召。如:「他受到政府的感召,毅然決心回國貢獻己力。」
振臂一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揮臂大聲吶喊,以振奮人心,號召群眾。《文選.李陵.答蘇武書》:「然陵振臂一呼,創病皆起。」也作「攘臂一呼」。
不謀而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下百姓其實無不盼望能脫離其統治。十幾年來,人心思變,群雄並起,各處好漢未事先商量,就都以恢復漢室為號召。從這裡應該可以明顯看出,未來將會是誰統一天下。」班彪的這段話,其實就是告訴隗囂天下仍是屬於漢王朝,況且各路豪傑「咸稱劉氏,不謀而同辭」,這樣的形勢也是隗囂所不能阻擋的。後來「不謀而合」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事先未經商量,而意見、行為卻一致,出現「不謀而合」的書證如晉.干寶《搜神記》卷二:「二人之言,不謀而合。」即用以描述有二人各自傳述其所見之石子岡靈異現象,兩人並不相識,但所說的內容卻相吻合,干寶藉以強調此說的真實性。
十字軍東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源頭2 經過3 1187年海廷戰爭4 1192停戰5 關鍵字6 出處 源頭11世紀後期塞爾柱土耳其人侵占巴勒斯坦後,開始進攻基督徒朝拜的聖地,此舉激怒了東西雙方的基督教會。拜占庭皇帝呼籲共同對抗塞爾柱王朝的壓迫;公元1965年,教皇號召發動十字軍東征,以對抗土耳其回教徒。 經過成千上萬平民響應此一號召,遊方傳教士彼得領導了人民的十字軍東征,但遭到小亞細亞塞爾柱人屠殺。1096年,一支正式的歐洲軍隊與君士坦丁堡軍隊聯合。其中有的領袖是為宗教信...
美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面貌姣好,儀態優雅的女子。《戰國策.秦策五》:「君之駿馬盈外廄,美女充後庭。」《紅樓夢》第五回:「後面忽畫一惡狼,追撲一美女,欲啖之意。」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