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728 ms
共 30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覆水難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姜太公本名姜尚,周朝時人,富才學且通兵法,但懷才不遇,生活窮困。妻子馬氏見他年紀大又沒有成就,於是棄他而去。有一天,姜尚在渭水旁巧遇出外狩獵的周文王,兩人相談甚歡,文王極為賞識他,要他協助一統天下的大業,那時姜尚已是八十歲的高齡老翁了。後來,姜尚果然幫助文王之子武王滅了商紂,立下大功,得到齊地作為封邑。姜尚顯貴之後,前妻馬氏請求復合,姜尚不肯原諒她,便取一壺水傾倒在地,要馬氏把水收回壺中,並說:「如果當初妳那樣的離開,今日都還能復合,那麼倒在地上的水,就一定能再收回壺裡!」但地上的水根本無法收回,馬氏也只好死了這條心。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覆水難收」,用來比喻離異的夫妻很難再復合,或既定的事實...
|
別開生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丹青,原指繪畫時所用的顏料,在這裡代指繪畫。引,一種樂府詩的體裁。這首〈丹青引贈曹將軍霸〉詩,寫的是盛唐時期著名畫家曹霸的一生傳記。曹霸善於畫馬,亦工肖像,所作神采栩栩如生。開元年間,他受到唐玄宗的賞識,奉命重新描繪凌煙閣裡的功臣肖像,果真一下筆便使原本已經褪色的面貌變得鮮明、生動。後來「別開生面」這句成語,就從詩中「下筆開生面」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另外開創新的局面、風格、形式。
|
路不拾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路不拾遺」原作「道不拾遺」。商鞅原本是衛國的貴族,喜好刑名之學,事魏相公叔痤。後公叔痤死,魏王不用,於是逃亡至秦國,得到秦孝公賞識,用為秦國宰相。商鞅治理秦國,實行變法,施行法令極其澈底,一切公正無私。懲治犯罪之人,不避強權貴族;獎賞有功者,也不會偏袒親信。即使是太子犯法,也處罰其老師,施以黥劓之刑。新法施行一年後,路上有別人遺失的物品,大家都不會把它撿起來據為己有,人民對於不應得的東西,也不會任意地攫取,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在軍政方面,國家軍備也顯得十分強大,諸侯各國因此都很畏懼秦國。後來「路不拾遺」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於形容社會風氣良好。「路不拾遺」的實際例子,分別在《韓非子.內...
|
盡忠職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竭盡忠誠,堅守崗位。如:「他在工作崗位上盡忠職守,深獲上司的賞識。」
|
石破天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李賀是唐朝的著名詩人,才氣極高,七歲能作詩,十五歲便成名,並以〈雁門太守行〉得到了韓愈的賞識。李賀的創作方式也十分特別,據說他寫詩從不先命詩題,每與友人出遊,便命奴僕背著錦囊騎驢跟隨,靈感一來,他便趕緊寫下,投在囊中,等回家後再整理成篇。李賀雖然詩譽日隆,但仕途上卻不甚順遂。二十歲時應禮部試時受到排擠,其他考生認為他的父親名晉肅,應當避諱(「晉」、「進」二字同音),不得參加進士考試。韓愈雖然為他作〈諱辯〉力爭,但李賀再也沒有應試。後來他作了張徹的幕僚,二十六歲返鄉,二十七歲便以英年早逝,留下詩作二百餘首。李賀的詩作內容深邃,種類繁多,以想像力豐富著稱,擅於鍛練字句,留下了許多千古佳句,後世稱為...
|
務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致力於具體而實際的工作。形容做事態度認真專一。[例]他行事務實,頗得上司賞識。
|
欣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觀賞、鑑賞、賞玩、玩賞、賞識
|
倒行逆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史記.卷六六.伍子胥列傳》載,伍子胥的父親和哥哥因為得罪了楚平王而被殺,只有他一人逃到吳國。伍子胥逃離楚國之前,曾對他的好友申包胥說:「我一定要滅亡楚國!」申包胥也說:「如果你滅了楚國,我也一定會復興楚國。」後來伍子胥在吳國受到吳王闔廬的賞識,幫助吳國振興國勢,成為一方的霸主。但是在伍子胥的心中,從來沒有忘記楚平王的殺害父兄之仇。後來楚國攻伐蔡國,伍子胥便藉救援蔡國的名義,帶領吳兵攻打楚國,屢戰屢勝,終於攻下楚國的郢都。此時楚平王早已死去多年,報仇心切的伍子胥命令兵士們挖開楚平王的墳墓,鞭笞平王的屍骨。逃到山中的申包胥知道這件事,就託人指責伍子胥說:「你雖是為了報父兄之仇,但也做得太過分了...
|
死灰復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訴說孝王對景帝以及竇太后的忠心與懷念,使孝王重新獲得景帝與竇太后的寵幸;而他亦因為這一件事得到孝王的賞識器重,聞名全國。 後來,他由於某事觸犯了國法,被發配到蒙地(地名,此城在今山東蒙陰縣西南)去執行。當時,有一名叫田甲的獄吏便乘機百般的譏刺侮辱他,韓安國聽了十分生氣,說:「死灰獨不復然耶?」意思是說:難道一個人遭遇挫折和失敗,就不能夠有重新振作起來的一天嗎?可是田甲卻斬釘截鐵毫不留情地回答他: 「如果你有朝一日能夠復燃,我定能拉一泡尿將它澆滅!」 不久,梁地內史官的位置空出來了,朝廷因見他的刑期已滿,而罪也算已經...
|
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得志、得到賞識。《史記.卷一二一.儒林傳.序》:「世以混濁莫能用,是以仲尼干七十餘君無所遇。」漢.王充《論衡.逢遇》:「吾仕數不遇,自傷年老失時,是以泣也。」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