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5.632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分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分開。漢.枚乘〈七發〉:「中鬱結之輪菌,根扶疏以分離。」三國魏.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然皆伏鈇嬰,首腰分離。」
軒昂氣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時進討,而卓云未可,沮軍疑眾,二罪也。卓1>受任無功,應召稽留2>,而軒昂自高,三罪也。古之名將,仗臨眾,未有不斷斬以示威者也;是以穰苴斬莊賈,魏絳戮楊干。今明公垂意於卓,不即加誅,虧損威刑,於是在矣。」溫不忍發舉,乃曰:「君且還,卓將疑人。」堅因起出。章、遂聞大兵向至,黨眾離散,皆乞降。軍還,議者以軍未臨敵,不斷功賞,然聞堅數卓三罪,勸溫斬之,無不歎息。 〔注解〕 (1) 卓:董卓(?∼西元192),字仲穎,漢臨洮人。桓帝時,官羽林郎。靈帝時,為前將軍。靈帝崩,引兵至京師,誅宦官,廢少帝,立獻帝,弒太后,自為太師,淫亂凶暴,袁紹等因而起兵討伐。後為呂布所殺。 (2) 稽留:耽擱、延滯。
登壇拜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任命將帥時的隆重儀式。漢蕭何推薦韓信給漢王,漢王將拜為大將。蕭何說:「王必欲拜之,擇良日,齋戒,設壇場,具禮,乃可耳。」見《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後喻指任命將帥。唐.楊烱〈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貞觀八年,詔特進代國公李靖為行軍大總管。登壇拜將,授行師。」也作「登臺拜將」。
兵在精不在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謂凡事講求效率,不在數量多寡。《英烈傳》第七一回:「兩邊伏兵不知多少,橫衝直撞的來;真所謂:『兵在精而不在多,將在謀而不在勇。』」《平妖傳》第三八回:「司更小卒,同為討賊之人;仗元戎,早定平妖之策。真個是:兵在精而不在多,將在謀而不在勇。」
嚴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嚴肅整齊。《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下》:「眾軍行伍,極為嚴整。」《三國演義》第三○回:「旌旗節,甚是嚴整。」
東征西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四處出戰征伐。唐.楊烱〈左武衛將軍成安子崔獻行狀〉:「至如出車授,東征西討,孤虛向背,則雖女子之,可以當於丈夫。」《元史.卷一一九.木華黎傳》:「我為國家助成大業,擐甲執銳垂四十年,東征西討,無復遺恨,第恨汴京未下耳!」也作「東討西伐」、「東討西征」。
如荼如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6>,挾經秉枹。萬人以為方陣17>,皆白裳18>、白旂19>、素甲、白羽之矰20>,望之如荼。王親秉21>,載白旗以中陳而立22>。左軍23>亦如之,皆赤裳、赤旟24>、丹甲、朱羽之矰,望之如火。右軍亦如之,皆玄裳、玄旗、黑甲、烏羽之矰,望之如墨。為帶甲三萬,以勢攻,雞鳴乃定。既陳,去晉軍一里。昧明,王乃秉枹,親就鳴鐘鼓、丁寧、錞于振鐸,勇怯盡應,三軍皆譁釦以振旅,其聲動天地。 〔注解〕 (1) 吳王:夫差(?∼西元前473),春秋時吳國國君。因父闔閭為越王句踐所敗,乃將句踐囚禁於會稽,以報父仇。後率兵會諸侯於黃池,與晉國爭霸。句踐乘虛而入,殲滅吳國,夫差自刎而死,在位二十三年。 (2)...
管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管樂和弦樂。泛指音樂。《漢書.卷七六.韓延壽傳》:「陳鍾鼓管弦,盛升降揖讓,及都試講武,設斧旌旗,習射御之事。」也作「管絃」。
嚴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君王之令。《南史.卷二九.蔡廓傳》:「陛下自殺賊,臣自葬周旋,既犯嚴制,政當甘於斧耳。」
幾無僅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絕無僅有」之典源,提供參考。 ※宋.蘇軾〈上神宗皇帝書〉(據《蘇東坡全集.卷一一.書》引)臣近者不度愚賤,輒上封章言買燈事。自知瀆犯天威,罪在不赦,席稿私室,以待斧之誅,而側聽逾旬,威命不至,問之府司,則買燈之事,尋已停罷。乃知陛下不惟赦之,又能聽之,驚喜過望,以至感泣。何者?改過不吝1>,從善如流2>,此堯舜禹湯之所勉強3>而力行,秦漢以來之所絕無而僅有。顧此買燈毫髮之失,豈能上累日月之明,而陛下翻然改命,曾不移刻,則所謂智出天下,而聽於至愚,威加四海,而屈於匹夫。臣今知陛下可以為堯舜,可與為湯武,可與富民而措刑,可與強兵而伏戎虜矣。有君如此,其忍負之。 〔注解〕 (1) 改...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