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嵌綠松石獸面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這是一件稱為「」的兵器,它的其中一端是弧形的刀刃,另一端可以加上長長的把柄,方便在戰爭時砍殺敵人,造型和斧頭非常類似,主要盛行在商代後期到西周早期這段時間。   能夠持有的人通常具有極高的軍事統御權力,所以它不只是一件兵器,也代表了持有者尊榮的地位。尤其這件器物上還鑲嵌著美麗的綠松石,更增添了它的華美和貴重價值,可見它不是真的要被使用在戰場上,而是使用在禮制儀式上,藉此顯示這件器物的主人有何等尊貴的身份。   除了綠松石之外,這件器物上還裝飾有商周時代最常見的紋飾-獸面紋。這種抽象的紋飾是古人想像出來的神話動物,可能是在宗教儀式中做為和鬼神、祖先溝通的媒介,也可能是做為貴重的青銅禮器的守護神,有避邪驅鬼的作用。當時的人們費盡心思克服工藝技術的困難,將這種紋飾大量地鑄造在銅器上,正透露出他們對神靈的敬畏心情,以及對祭祀儀式的重視態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車鑾聲。如:「鑾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刑戮的事情。
黔驢技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ī jì釋義︰比喻有限的本領。見「黔驢技窮」條。 01.宋.李曾伯〈代襄閫回陳總領賀轉官啟〉:「秉專征,實愧嚴尤之三策;賜書增秩,已膺甘茂之十官。雖長蛇之勢若粗雄,而黔驢之技已盡展。」 02.元.王惲〈上張右丞書〉:「如惲之心,非敢必,其自遠方而來,以黔馿(驢)之技,名聯仕版。」 參考詞語︰黔驢技盡注音︰ㄑ|ㄢˊ ㄌㄩˊ ㄐ|ˋ ㄐ|ㄣˋ漢語拼音︰qián lǘ jì jìn釋義︰即「黔驢技窮」。見「黔驢技窮」條。 01.明.朱之瑜《朱舜水集.卷四.書簡.答王師吉書》:「今上公聰明仁武,遠過文侯,而弟樸樕椎魯,大媿此三賢矣。特恐黔驢技盡,為諸鄉親羞耳。」
如火如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6>,挾經秉枹。萬人以為方陣17>,皆白裳18>、白旂19>、素甲、白羽之矰20>,望之如荼。王親秉21>,載白旗以中陳而立22>。左軍23>亦如之,皆赤裳、赤旟24>、丹甲、朱羽之矰,望之如火。右軍亦如之,皆玄裳、玄旗、黑甲、烏羽之矰,望之如墨。為帶甲三萬,以勢攻,雞鳴乃定。既陳,去晉軍一里。昧明,王乃秉枹,親就鳴鐘鼓、丁寧、錞于振鐸,勇怯盡應,三軍皆譁釦以振旅,其聲動天地。 〔注解〕 (1) 吳王:夫差(?∼西元前473),春秋時吳國國君。因父闔閭為越王句踐所敗,乃將句踐囚禁於會稽,以報父仇。後率兵會諸侯於黃池,與晉國爭霸。句踐乘虛而入,殲滅吳國,夫差自刎而死,在位二十三年。 (2)...
有恃無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宋.魏了翁〈陛辭奏定國論別人才回天怒圖民怨〉:「持之以堅,斷之以果,毋為人言所怵,嗜欲所移,則臣秉於外,庶乎有恃無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勉勵、激勵。《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親秉旄,以厲三軍。」
氣宇軒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時進討,而卓云未可,沮軍疑眾,二罪也。卓1>受任無功,應召稽留2>,而軒昂自高,三罪也。古之名將,仗臨眾,未有不斷斬以示威者也;是以穰苴斬莊賈,魏絳戮楊干。今明公垂意於卓,不即加誅,虧損威刑,於是在矣。」溫不忍發舉,乃曰:「君且還,卓將疑人。」堅因起出。章、遂聞大兵向至,黨眾離散,皆乞降。軍還,議者以軍未臨敵,不斷功賞,然聞堅數卓三罪,勸溫斬之,無不歎息。 〔注解〕 (1) 卓:董卓(?∼西元192),字仲穎,漢臨洮人。桓帝時,官羽林郎。靈帝時,為前將軍。靈帝崩,引兵至京師,誅宦官,廢少帝,立獻帝,弒太后,自為太師,淫亂凶暴,袁紹等因而起兵討伐。後為呂布所殺。 (2) 稽留:耽擱、延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承認、承受。如:「伏罪」、「伏法」。《文選.班彪.王命論》:「遇折足之凶,伏斧之誅。」
三令五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再三叮嚀告誡。《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傳》:「約束既布,乃設鈇,即三令五申之。」《老殘遊記二編》第七回:「其比陽律加密之處,大概佛經上已經三令五申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