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椹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種古代的刑具。腰斬時墊在刑犯身體下面的砧板。《戰國策.秦策三》:「今臣之胸不足以當椹質,要不足以待斧。」
守節不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堅守節操而不改變。漢.劉向《新序.卷七.節士》:「子為父死無所恨,守節不移,雖有鐵湯鑊之誅而不懼也。」《三國志.卷一六.魏書.杜畿傳》:「選舉不以實,人事之大者也」句下南朝宋.裴松之.注:「晉初受禪,以不達天命,守節不移,削爵土,徙武威。」也作「守節不回」。
碪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砧板和斧。為古代斬犯人的刑具。明.無名氏《運甓記》第三八齣:「不謂變發一朝,竟膏奸邪碪斧,父子死於非命,忠孝萃于一門。」也作「砧斧」。
刀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兵器。《西遊記》第二五回:「徒弟,這和尚是出家人,不可用刀鎗,不可加鈇,且與我取出皮鞭來,打他一頓,與我人參果出氣。」也作「刀槍」。
都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講武考試。漢制以立秋日總試騎士。《漢書.卷七六.韓延壽傳》:「及都試講武,設斧旌旗,習射御之事。」《晉書.卷二一.禮志下》:「漢西京承秦制,三時不講,惟十月都試。」
死日生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雖至死日,仍與活著時一般。多用作對上級的感恩之詞。唐.魏徵〈十漸疏〉:「冀千慮一得,衮職有補,則死日生年,甘從斧。」
豹尾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皇帝的屬車,車上載朱漆竿,竿首綴豹尾,通常是車隊中的最後一輛。漢.蔡邕〈獨斷下〉:「古者諸侯貳車九乘。秦滅九國,兼其車服,故大駕屬車八十一乘也,法駕半之,尚書御史乘之,最後一車懸豹尾。」《宋史.卷一四九.輿服志一》:「豹尾車,古者軍正建豹尾。漢制,最後車一乘垂豹尾,豹尾以前即同禁中。唐貞觀後,始加此車於鹵簿內,制同黃車。上載朱漆竿,首綴豹尾,右武衛隊正一人執之。駕兩馬,駕士十五人。」
敗壞門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有失體面。《西遊記》第二九回:「八戒腰裡掣出鈀來道:『老豬使的是釘鈀。』國王笑道:『可敗壞門面!我這裡有的是鞭、簡、瓜、鎚、刀、鎗、、斧,……隨你選稱手的拿一件去。』」
砧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砧板與斧。為古代斬犯人的刑具。唐.韓愈〈元和聖德〉詩:「解脫攣索,夾以砧斧。」也作「碪斧」。
顯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尊貴崇高的地位。《三國演義》第一三回:「將軍身為上將,持仗節,子孫宗族,皆居顯位,國恩不可謂不厚。」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