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548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連城之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秦王特以詐詳為予趙城,實不可得,乃謂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傳寶也,趙王恐,不敢不獻。趙王送璧時,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齋戒五日,設九賓於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終不可彊奪,遂許齋五日,舍相如廣成傳。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乃使其從者衣褐,懷其璧,從徑道亡,歸璧于趙。……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殺相如,終不能得璧也,而絕秦趙之驩,不如因而厚遇之,使歸趙,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相如既歸,趙王以為賢大夫使不辱於諸侯,拜相如為上大夫。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尹文子.大道上》。 (2) 趙惠文王:?∼西元前266...
散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齋戒期滿。唐.白居易〈五月齋戒罷宴徹樂聞韋賓客皇甫郎中飲會亦稀又知欲攜酒饌出齋先以長句呈謝〉詩:「散齋香火今朝散,開素盤筵後日開。」
2.七日不近妃妾,不舉樂,不弔喪的齋戒。「齋」文獻異文作「齊」。《禮記.祭義》漢.鄭玄.注:「散齊七日不御、不樂、不弔。」《宋書.卷一四.禮志一》:「殷祠,皇帝散齋七日,致齋三日。」
棲梧食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傳黃帝齋戒、行禮後,鳳凰乃棲於帝之梧桐,食帝之竹實。見漢.韓嬰《韓詩外傳》卷八。因以喻明主禮賢,賢者擇明君而仕。
醮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教祭祀天地神明時,所設置的做法場所。唐.陸龜蒙〈和襲美贈南陽潤卿將歸雷平〉詩:「真仙若降如相間,曾步星罡繞醮壇。」《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七:「那裡還顧什麼醮壇不醮壇,齋戒齋戒?」
持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佛教稱過午不食。唐.白居易〈齋戒滿夜戲招夢得〉詩:「紗籠燈下道場前,白日持齋夜坐襌。」
燕石為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傳有位宋人得一燕石,以為是至寶,用綿緞珠櫃收藏。若有人欲觀賞,必齋戒沐浴,才得觀賞。見《幼學瓊林.卷三.珍寶類》。後多為自謙之辭,以比喻自己珍藏之物,微不足道。
八關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關,禁閉之意,嚴禁不正當的行為,使之不犯。八關齋是佛教八戒法和齋法的合稱。八戒為:一、不殺,二、不盜,三、不淫,四、不妄語,五、不飲酒,六、不坐高廣大床,七、不著花鬘瓔珞,八、不習歌舞伎樂。齋法指過午不食。合此九條戒律,稱為「八關齋」。《增一阿含經》卷一六:「持八關齋,閉塞六情,防制五欲。」也稱為「八關齋戒」、「八齋戒」、「齋戒」。
價重連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秦王特以詐詳為予趙城,實不可得,乃謂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傳寶也,趙王恐,不敢不獻。趙王送璧時,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齋戒五日,設九賓於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終不可彊奪,遂許齋五日,舍相如廣成傳。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乃使其從者衣褐,懷其璧,從徑道亡,歸璧于趙。……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殺相如,終不能得璧也,而絕秦趙之驩,不如因而厚遇之,使歸趙,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相如既歸,趙王以為賢大夫使不辱於諸侯,拜相如為上大夫。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尹文子.大道上》。 (2) 趙惠文王:?∼西元前266...
敕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謹飭自身。《漢書.卷二二.禮樂志》:「敕身齋戒,施教申申。」
熏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齋戒占卜前,沐浴並用香料塗身,以表示對神靈的尊敬。如:「她熏沐齋戒,敬神禮佛,至為虔誠。」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