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8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0.617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做鬼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臉上扮出怪樣子。表示譏人或開玩笑的表情。《警世通言.卷一五.金令史美婢酬秀童》:「內中單喜歡得那幾個不容他管庫的令史,一味說清話,做鬼臉,喜談樂道。」《初刻拍案驚奇》卷一:「打從幫閒的處館的兩項人見了他,也就做鬼臉,把『倒運』兩字笑他。」
崔烈銅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漢靈帝時,開鴻都門,榜賣官爵。時崔烈入錢五百萬買得司徒之位,時人嫌其銅臭而使得聲譽大減。典出《後漢書.卷五二.崔駰傳》。後用來嘲有錢人賄賂夤緣等不正之風。
蹇諤之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人正直,具有敢言諫的作風。《三國志.卷三七.蜀書.龐統傳》裴松之注引《習鑿齒》:「龐統懼斯言之泄宣,知其君之必悟,故眾中匡其失,而不脩常謙之道,矯然太當,盡其蹇諤之風。」也作「謇諤之風」。
齊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文教興盛的地方。《晉書.卷九一.儒林傳.范宣傳》:「宣雖閑居屢空,常以講誦為業,……誦之聲,有若齊魯。」
彫蟲小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長楊賦〉,又仿〈惜誦〉以下至〈懷沙〉一卷而作〈畔牢愁〉,形式精緻華麗,內容則與司馬相如一樣,均是少而勸多。但後來揚雄的文學態度轉變,崇尚五經、儒學,鄙薄辭賦。在《法言.吾子》中記載著,有人問揚雄說:「你年輕時很喜歡寫辭賦吧?」揚雄回答:「沒錯,但那不過像是小孩子所學的蟲書、刻符之類的小技罷了。」過了一會兒,揚雄又說:「胸懷大志的人是不屑去做那些事的。」原來西漢學童必須學習八體,其中蟲書和刻符又是八體之中,最纖巧難寫的兩種字體,寫的人費盡心思,卻缺少實用價值。所以揚雄用「彫蟲篆刻」比喻講究詞藻麗句的辭賦,創作者雖然費心,卻不實用,難成大道,只是雕蟲小技而已。後來「雕蟲小技」這句成語就從這裡...
圖表教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其缺點是其訊息很快就會因讓觀看者覺得熟悉而不再有感覺,故海報不能張貼太久。5.漫畫:對人或事件加以刺之漫畫可能是很受歡迎也很熟悉之一種圖畫資料。其內容從純粹娛樂之連環圖畫到嚴肅的社會或政治評論漫畫皆有,漫畫家之技巧主要是依賴幽默和刺。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圖表教材英文關鍵字: Graphics 參考資料張霄亭/總校閱。教學媒體與教學新科技,1995年初版,211-220。心理出版社。
棋布星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星羅棋布」之典源,提供參考。 《後漢書.卷四○.班彪列傳上》固字孟堅。年九歲,能屬文、誦詩賦。及長,遂博貫載籍,九流百家之言,無不窮究。……自為郎後,遂見親近。時京師脩起宮室,濬繕城隍,而關中耆老猶望朝廷西顧。固感前世相如、壽王、東方之徒,造搆文辭,終以勸,乃上〈兩都賦〉,盛稱洛邑制度之美,以折西賓淫侈之論。其辭曰:……爾乃盛娛游之壯觀,奮大武乎上囿,因茲以威戎夸狄,燿威而講事。命荊州使起鳥,詔梁野而驅獸,毛群內闐,飛羽上覆,接翼側足,集禁林而屯聚。水衡虞人,理其營表,種別群分,部曲有署。罘罔1>連紘2>,籠山絡野,列卒周匝3>,星羅雲布。於是乘(鑾)輿備法駕,帥群臣,披飛廉,入...
乳腥未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信心。果真一個月後,韓信就打敗魏軍,俘虜了魏王豹。後來「乳臭未乾」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譏人年紀輕,沒有經驗與能力。
悚然生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肅然起敬」之典源,提供參考。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規箴》遠公在廬山中,雖老,講論不輟。弟子中或有墮者,遠公1>曰:「桑榆之光2>,理無遠照;但願朝陽3>之暉,與時並明耳。」執經登坐,誦朗暢,詞色甚苦。高足4>之徒,皆肅然增敬5>。 〔注解〕 (1) 遠公:即釋慧遠。東晉高僧,西元334∼416。俗姓賈,雁門樓煩人。初學儒家、老、莊,二十一歲往太行恆山參見道安大師,聽講《般若經》,遂從而出家。後入廬山住東林寺,領眾修道。善於般若,並兼倡阿毗曇、戒律、禪法。因此中觀、戒律、禪、教及關中勝義,都仗慧遠而流播南方。曾與劉遺民等人,在阿彌陀像前立誓,共期往生淨土,故後世淨土宗尊為初...
憂如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憂心如焚」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憂心如焚」原作「憂心如惔」,出自《詩經.小雅.節南山》。這是一首在西周末年用以刺當時太師尹氏的詩,尹太師位極人臣,深受君王的重用,卻不能替人民謀福祉,貪汙亂政,使國家陷入危難。「憂心如惔,不敢戲談。國既卒斬,何用不監?」是說每個人對於國家目前的情勢都憂心忡忡,對於尹氏的威赫,也不敢戲玩談笑,國家將滅,而位高權重的尹太師怎麼不好好行使自己的職責呢?「惔」是燒灼的意思,詩人使用「憂心如惔」形容人民對國家情勢的焦慮,內心如被火燒灼般。後來「惔」改用成「焚」,也是燒灼、焚燒之意,「憂心如焚」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非常焦急憂慮。出現「憂心如焚」...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