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6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禊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人在陰曆三月上旬的巳日,要到郊外水邊洗濯,清去宿垢,並飲酒作樂的宴聚。《文選.王融.三月三日曲水序》:「禊飲之日在。」《舊唐書.卷七.中宗本紀》:「三月甲寅,幸臨渭亭修禊飲,賜群官柳棬以辟惡。」
耳目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惜之,予亦惜之;佛弟子恥之,子亦恥之。頃予為庶子、賓客,分司東都,時性好閒遊,靈跡勝,靡不周覽。每至寺,慨然有葺完之願焉。……凡支壞補缺,壘隤覆漏,杇墁之功必精,赭堊之飾必良。雖一日必葺,越三月而就。譬如長者壞宅,鬱為導師化城。於是龕像無燥濕陊泐之危,寺僧有經行宴坐之安,遊者得息肩,觀者得寓目。關塞之氣色,龍潭之景象,香山之泉石,石樓之風月,與往來者耳目一時而新。
事與心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事與願違」之典源,提供參考。 #三國魏.嵇康〈幽憤〉詩(據《文選.卷二三.詩》引)1>嗟2>我憤歎,曾莫能儔3>!事與願違,遘4>淹留5>。窮達有命,亦又何求!古人有言,善莫近名。奉時恭默,咎悔不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卷下》。 (2) 嗟:音ㄐ|ㄝ,表示感傷、哀痛的歎詞。 (3) 儔:音ㄔㄡˊ,匹敵、相比。 (4) 遘:音ㄍㄡˋ,遇見、遭遇。 (5) 淹留:久留。指身陷囹圄。〔參考資料〕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卷下》昔有天羅國王有一太子,欲登王位,一名班足太子,為外道羅陀師受教,應取千王頭以祭家神。自登其位,已得九百九十九王,少一王...
九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多次瀕臨死亡。比喻處於極危險的境地。《楚辭.屈原.離騷》:「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宋.蘇軾〈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詩:「九死南荒吾不恨,游奇絕冠平生。」
華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顯貴者的後代。《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九:「惟謙劇邑良才,忠臣華胄,睹天厲,將癉下民。」
半疑半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將信將疑」。見「將信將疑」條。01.唐.元稹〈古築城曲五解〉其四:「因請休和,虜往騎來過。半疑兼半信,築城猶嵯峨。」02.《續孽海花》第五四回:「那二人聽了,也有些半疑半信的樣子。」 
悔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因追悔而除去所加的災禍,多指天而言。《左傳.隱公十一年》:「若寡人得沒于地,天其以禮悔禍于許,無寧許公復奉其社稷。」《文選.劉琨.勸進表》:「不圖天不悔禍,大災荐臻。」
上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明告上帝。《楚辭.屈原.天問》:「受賜醢,西伯上告。」
殊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特異的景致。唐.李夷簡〈西亭暇日書懷十二韻獻上相公〉詩:「亭有殊致,經始富人侯。」
顛越不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廢失禮法,不服從命令。《書經.盤庚中》:「乃有不吉不迪,顛越不恭。」《史記.卷六六.伍子胥傳》:「且盤庚之誥曰:『有顛越不恭,劓殄滅之,俾無遣育,無使易種于邑。』此商之所以興。」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