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2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51.398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一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同、無變化。《文選.盧諶.贈劉琨詩》:「惟同大觀,萬殊一轍。」《紅樓夢》第一回:「但我想歷來野史皆一轍,莫如我不借此套者反倒新奇別致。」
熅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微弱無燄的火。《漢書.卷五四.蘇建傳》:「鑿地為坎,置熅火,覆武其上,其背以出血。」
赴湯投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奮不顧身,不避艱難。《三俠五義》第四回:「這有何難?只要你家相公應允,我就是赴湯投火也是情願的。」也作「赴湯火」。
達權應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立刻上書獻帝,說明現今國家局勢動盪,逆臣曹操當道。如果一時權宜所作的處置,可以使國家安定,即使是赴湯火,也不會推辭。所以順應眾人的建議,接受印信。後來「通權達變」這句成語就是用來指不墨守常規,根據實際情況作適當的處置。
舞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舞表現內容和情節的戲劇形式。
瑪莎葛蘭姆(Martha Graham)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率土同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率土,本國領土以內。率土同慶指普天同慶,舉國歡騰。唐.白居易〈賀上尊號後大赦天下表〉:「伏奉七月十三日制書,大赦天下,跪捧宣布,舞歡呼,自天降休,率土同慶。」
保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保護自身,使無禍敗。《莊子.養生主》:「可以保身,可以全生。」三國魏.吳質〈答魏太子牋〉:「但欲保身敕行,不有過之地。」
魚龍變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魚龍,一種古代的雜戲,表演魚化為龍的舞。魚龍變化比喻人事變遷。明.朱權《荊釵記》第一七齣:「天降皇恩,詔我眾書生,魚龍變化,直上九霄雲。」《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五:「如今且說一段故事,乃在金陵建都之地,魚龍變化之鄉。」
無全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目無全牛」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先秦哲學家莊子喜歡用寓言來啟發人們的智慧,他在〈養生主〉這篇文章中,就用了一則「庖丁解牛」的寓言,來讓人們了解理想的人生觀到底是什麼。這則寓言的內容大意是說:庖丁為文惠君分卸一頭牛的肢體,不僅動作像最美妙的舞,所發出的聲音更像是最好聽的音樂。文惠君不由讚嘆地問:「你是怎麼辦得到的?」庖丁說他所喜歡的是「道」,已經比技巧更進了一步。剛開始解牛的時候,眼睛所看的無非就是頭牛,根本無從下手。三年之後,才有所領略,眼睛已能看到牛的筋骨結構。到了現在,已可以不藉用目視,純粹運用精神感覺來動刀了。循著牛體天然的組織結構,削劈筋骨間的空隙,然後把刀子引向骨節的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