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1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09.377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NCSS社會科課程標準的限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上的重要性。台灣未來的社會科教育若也想朝社會科學的途徑發展,在教學目標的釐定上必須注意此底,以免重NCSS的覆轍。 四、忽略培養基本能力的具體作法基本能力往往是教目標達成與否的指標,有了此項指標,不僅可以讓社會科所包含的各個學科內容在轉換成教材時有個基準,同時也可以藉著這些基本能力的提出,做為未來實施評量時的參考,以便成為進入更高學習階段的依據。 五、缺乏配合各年級所應有學習標準當研究者分析研究所使用的課程標準時發現,此一課程標準在理念呈現上街採概念式的呈現方式,施用對象也只提到從幼稚園開始一直到十二年級的社會科師生...
舞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步伐。如:「她跳起舞來舞步輕盈,姿態美妙。」
蘭花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舞的手式。拇指與中指虛捻,餘三指微曲,像蘭花開放時的樣子。如:「妹妹的手指修長,捻起蘭花指來,真是好看。」也稱為「蘭花手」。
住宿學校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高年級)、美術,另外還有較為特別的有人文地平線(社會課)、生命的展現(健康教育)、肢體活動(戲劇與舞)等課程,教學基本上採用教育部頒訂教材,但「實質」上揚棄了許多不確定的教材。為了給予學生合適的人文學習歷程的環境,採取實物觀察、參觀訪問、旅行教學、課堂問答、研究討論、遊戲、故事、賞析、實驗、表演、或直接解說 。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 住宿學校模式英文關鍵字: The Residential School Model 參考資料:周俊良著。幼兒特殊教育導論, 2006年10月,頁195-196,華書局有限公司。
探湯赴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赴湯火」。見「赴湯火」條。01.晉.傅玄《傅子.卷一.貴教》:「 使下唯力是恃,唯爭是務。恃力務爭,至有探湯赴火而忘其身者。」蹈湯赴火"> 
得趣忘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和嵇康、王戎等幾個好友在竹林裡喝酒、彈琴、吟詩、喧鬧,而有「竹林七賢」之稱。興致高昂之時,常常手舞足,大叫大笑,忘了自己。後來「得意忘形」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形容人高興過頭,舉止失去常態。(二)李邕是唐代知名的書法家,他學習晉代王羲之、鍾繇等大書法家的筆法,筆力雄健勁拔,善寫行楷,自成一格。宋代文學家歐陽修剛開始接觸李邕的字時,並不十分欣賞他的風格,但後來愈看愈喜歡,還從中習得不少筆法,因此寫下〈李邕書〉這篇文章,描述自己對李邕書法的感受。他從李邕的書法中,看到了王羲之、鍾繇等大書法家的風格,領悟到書法的傳承性,可以透過一個人的筆法學到其他人的精華,對技藝的增長十分有幫助。但他也強調,...
梅蘭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893~1961)名瀾,字畹華,祖籍江蘇泰興,當代京劇名伶。生於北京梨園世家,早期從吳菱仙、秦稚芬習青衣旦角,以天賦特優,技藝絕倫,馳名全國。爾後對旦角唱腔、念白、音樂、服飾、舞等進行革新創造,為旦角表演藝術另闢新路,在京劇史上具有承先啟後的作用。曾三度出國,前往日、美、前蘇聯及歐洲各地表演,美國洛杉磯波摩拿學院及南加州大學均贈予文學博士榮銜。與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並稱「四大名旦」。
觀止之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嘆為觀止」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載,春秋時吳公子季札出使魯國,被邀請觀賞周朝的音樂舞,當樂工表演到舜時的樂舞〈韶箾〉時,他讚嘆的說:「舞中表現了舜完美、偉大的德性,就像天覆蓋萬物,地承載萬物。即使有更偉大的風範,也無法超越了,看到這裡就夠了!如果還有其他樂舞,我也不敢再觀賞了。」後來「嘆為觀止」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讚美所看到的事物好到極點,無與倫比。嘆,通「歎」,稱讚、讚美之意,所以「嘆為觀止」也作「歎為觀止」。
達權應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立刻上書獻帝,說明現今國家局勢動盪,逆臣曹操當道。如果一時權宜所作的處置,可以使國家安定,即使是赴湯火,也不會推辭。所以順應眾人的建議,接受印信。後來「通權達變」這句成語就是用來指不墨守常規,根據實際情況作適當的處置。
襲人牙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拾人牙慧」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晉朝的韓康伯從小就聰明懂事,很得舅舅殷浩的疼愛,《晉書.卷七五.韓伯列傳》就記載了一段殷浩稱讚韓康伯的話:「康伯少自標置,居然是出群器。」意思是說韓康伯雖年輕,卻自視甚高,果然是同輩中最為出色的。殷浩就像一般的長輩,除了愛護康伯之外,同時也期望他不要仗著聰明就驕傲自大。有一次他看到康伯在言談間流露出一副學問淵博的樣子,就說:「康伯自以為學問淵博,其實連我言談中的智慧都未嘗得到。」殷浩對《老子》、《周易》頗有研究,是當時候的清談名家。對後生晚輩的狂妄甚不以為然。後來「拾人牙慧」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襲他人的言論或主張。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