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2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09.354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落不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遭到責備、處分。《紅樓夢》第四五回:「我寧可自己落不是,豈敢帶累你了。」也作「落包」。
包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諒。元.汪元亨〈醉太平.耳聞時做聾〉曲:「耳聞時做聾,眼見處推盲,且達時知務暗包籠。」明.朱權《荊釵記》第一二齣:「非缺禮,非缺禮,只為窘中。凡百事,凡百事,望乞包籠。」
戛玉鏘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聲音響亮清脆或詩文音節鏗鏘。宋.王邁〈祭海陽縣尉林磻䱷先生文〉:「先生之學,古茹今;先生之文,戛玉鏘金。」也作「戛玉敲冰」、「戛玉敲金」。
虛張形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段文字中的「先張聲勢」,指的是誇大聲威,張揚氣勢,後來「張」多作「虛張」,以加強語義中「誇大不實」的義,「虛張聲勢」這句成語就是從這裡演變出來的,用來形容故意誇大聲威,張揚氣勢,用以嚇阻他人。出現「虛張聲勢」的書證如唐.韓愈〈論淮西事宜狀〉:「今聞討伐元濟,人情必有救助之意,然皆闇弱,自保無暇,虛張聲勢,則必有之。」
美國社會科課程的理想判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理方面的知能。7. 法律方面的知能。8. 科技的知能。9. 世界互賴的關係。10. 公民教育的內。 三、二十一世紀社會科教材的呈現順序二十一世紀的社會科是以培育學生使其能適應社會的為主要的目標,因此在教材的呈現順序上,應該以主張概念的介紹為軸,透過歷史、地理、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等學科介紹,來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生活的知識和能力。至於反省思考的層,根據二氏的看法,由高而低,分成:1. 認知能力。2. 了解因果關係的能力(causality)。3. 有效描述社會現象(validity of explanation)。4. 應...
提名技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間的相互評量,例如:各級學校學生之間相互評量,具有良好的預測效度,其主要理由是:第一,評量者眾多,蓋全體成員;第二,評量者與被評量者彼此朝夕相處,可以做更正確的判斷;第三,團體成員的意見影響他們的行為,對個人以後與團體的互動情形以深遠的影響。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提名技術英文關鍵字:nominating technique 參考資料葉重新著。心理與教育測驗。2010初版。頁371。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網路教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鼓勵學生、員工上網修課吸收新知,是相當理想之學校、企業內學習,沒有時間與空間之限制,不須挪出額外時間,不會增加負擔,能讓學生、員工自主決定學習時間,同時也藉此讓學生、員工熟悉網路環境,一舉數得,為學習組織之應用。目錄1 內2 流程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內完整網路教學內含包含以下數點:1.時程:學習可各自安排其課程進度,達到自主學習之目的,為免進度之落差過大,教師須給一定之課程進度,並且在教學系統可了解每位學習者之進度。2.評量:教師公布學習成...
攧撲不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顛撲不破」之典源,提供參考。 ◎1宋.朱熹〈與張欽夫書〉其二(據《朱子文集.卷三○》引)明道先生曰:「既能體之而樂,則亦不患不能守。」須如此而言,方是顛撲不破,絕滲漏1>、無病敗耳。高明之意,大抵在於施為運用處求之,正禪家所謂石火電光底消息也,而於優游泳之功似未甚留意。 〔注解〕 (1) 滲漏:喻指文字、語言的破綻。 ◎2《朱子語類.卷五.性理.性情心意等名義》伊川「性即理也」,橫渠「心統性情」二句,顛撲不破!
對証之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對症下藥」之典源,提供參考。 ※《朱子語類.卷四一.論語.顏淵篇上》1>克己是大做工夫,復禮是事事皆落腔窠。克己便能復禮,步步皆合規矩準繩;非是克己之外,別有復禮工夫也。釋氏之學,只是克己,更無復禮工夫,所以不中節文,便至以君臣為父子,父子為君臣,一齊亂了。吾儒克己便復禮,見得工夫精細。聖人說得來本末精粗具舉。下面四箇「勿」字,便是克與復工夫皆以禮為準也。「克己復禮」,便是捉得病根,對證下藥。仲弓主敬行恕,是且養將去,是非猶未定。養得到,一步又進一步,方添得許多見識。「克己復禮」,便剛決克除將去。
因病發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對症下藥」之典源,提供參考。 ※《朱子語類.卷四一.論語.顏淵篇上》1>克己是大做工夫,復禮是事事皆落腔窠。克己便能復禮,步步皆合規矩準繩;非是克己之外,別有復禮工夫也。釋氏之學,只是克己,更無復禮工夫,所以不中節文,便至以君臣為父子,父子為君臣,一齊亂了。吾儒克己便復禮,見得工夫精細。聖人說得來本末精粗具舉。下面四箇「勿」字,便是克與復工夫皆以禮為準也。「克己復禮」,便是捉得病根,對證下藥。仲弓主敬行恕,是且養將去,是非猶未定。養得到,一步又進一步,方添得許多見識。「克己復禮」,便剛決克除將去。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