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8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井上圓了(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井上圓了(1858~1919)出生於日越後國(新瀉縣),幼名岸丸,號甫水;是近代日的哲學家及教育家。井上氏在日明治十八年(1885),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哲學科(系)。他站在維持日國粹主義的觀點,極力反對日人的過度西化,尤其抨擊許多政府高級官員的改信奉基督教,唯他亦主張要革新日的佛教界。一八八七年,井上圓了任東洋大學哲學教授,並創設哲學館,提倡研究佛教,創刊〔國家學會〕雜誌,次年,聯合政教社人士,出版極端民族主義思想的雜誌〔日人〕,並在國內外各地奔走演講。他晚年倡導教育運動,積極從事破除民間迷信,而於一八九一年在東京創立妖怪研究會(The Ghost Lore Institut...
生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生譚》是佛陀重生的傳說,五百四十七則故事選集收錄在佛教的巴利語戒律中,其普遍的故事類型為動物寓言,其中有些很像伊索寓言,但這些動物當中之一會是佛陀的轉世。《生譚》給泰國、緬甸、馬來西亞和柬埔寨的舞劇,提供了道德兼宗教上的素材。
符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程式語言中所使用的符號,如字母及數字等。若有邏輯值及定義符,也屬於基符號。
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泛指以人民利益為目的的政治主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才學不夠,能力差。《紅樓夢》第六九回:「咱們命中無子,好容易有了一個,又遇見這樣沒事的大夫。」
〔社會教育法〕(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日〔社會教育法〕是日推展社會教育最重要的法律依據。該法係一九四九年(昭和24)六月一日正式制定並公布施行,凡有關社會教育事項及與社會教育有關係的各種團體、社會教育委員、公民館、學校設施之利用,以及通信教育等均有所規範,為戰後日社會教育進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其後歷經一九五○年、一九五一年、一九五二年、一九五三年、一九五四年、一九五六年、一九五七年、一九五九年、一九六一年、一九六三年、一九六七年、一九七八年多次的修訂。
  現行的日〔社會教育法〕,共有條文五十七條,分為七章。第一章為總則,包括九條條文,分別涵蓋目的(第一條)、定義(第二條)、中央與地方公共團體之任務(第三條)...
都道府縣教育委員會(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都道府縣教育委員會為日各都、道、府、縣的教育行政機關,主管該轄區內之公立教育事務。
  依日公布之〔地方教育行政組織及運營法〕規定,各都道府縣教育委員會由五名委員組成,均由該都道府縣知事提名,經都道府縣議會同意後任命。委員的任用資格如下:
  1.須具有被選為都道府縣知事之被選舉權。依規定知事的被選舉資格為:年滿三十歲、具日國籍、未受禁治產處分、未被宣告破產且尚未復權、未被處禁錮以上之刑。
  2.須人格高潔、且對教育學術及文化有識見。
  3.無下列情形之一:(1)被禁治產或宣告破產尚未復權;(2)曾被判禁錮以上之刑;(3)五名委員之中,不得...
上原專祿(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上原專祿(1899~1975),出生於日京都府。一九二二年畢業於東京商科大學(現改為一橋大學)專門部。一九二三至一九二六年間曾留學英、德兩國,乃日研究中世紀歐洲經濟史的權威學者,他精通英、德、法、拉丁和希臘等文,為日學者的典型人物,一九二七年即任東京商科大學附屬商業專科學校教授,一九二九年(昭和4年)改任東京商科大學教授,一九四六年就任日戰後第一任東京產業大學(原為商科大學易名)總長(校長),一直到一九四九年任期屆滿;同年當選為學術會議第三副部長,一九五一年就任一橋大學社會部部長(院長),一九五七年,日教師組織創設國民教育研究所,上原專祿出任該所研究會員會議長,一九六○年辭去一橋...
到達度評價(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到達度評價」係日為規範教學應達到的具體目標,並以此為基準,藉以評量學生已完成學習程度的評量方式。
  日強調到達度評價的背景,有以下兩項因素。一是因為成績單(日稱通信簿)中,有關學科學力的五階段相對評量,受到強烈的詬病;二是由於近年來學童的基礎學力非常低落,形成嚴重的教育問題,因而一般大眾要求應確實達到基的學力要求。基於上述的原因,日從京都地區開始實施多元的評量方法。
  到達度評價,基上是指學科指導的評量方面,其基理論是從學童是否真正學得最低限度的知識和技能為主的評量觀點,因此學童的學力並沒有排列名次,也沒有無意義的競爭壓力。
  至於設定具...
學校群(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校群制度是日高中入學考試所採用的方式之一。日將全國畫分為若干大「學區」,而把同一學區內的若干高中組成學校群,考生只能選擇某一學校群,參加高中入學考試。考試之後,將全部的錄取生,依成績以平均分配方式,分發到學校群中的各高中的一種方式,因此對考生而言,沒有選擇學校的自由,在接到合格通知時,方知自己所考上的學校。
  很明顯地,學校群制度是為緩和升學競爭和調整學校間之程度落差而設。日於一九六七年由東京都普通高中開始實施學校群制度,其原因是當時的東京,在大學區下採用單獨聯合招生制度,以致形成學區內明星中學的學生升入明星高中,再進入明星大學的模式,連帶促使越區就讀,學校落差和升學競...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