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1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豁然開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朝陶潛所寫的〈桃花源記〉,內容是敘述在東晉太元年間,武陵郡有個漁夫,有一天沿著溪水划船捕漁,不知道划了多久,忽然到了一個開滿桃花、景色非常優美的地方。漁夫心裡覺得十分驚訝,於是便繼續向前划。到了溪水源頭,他看到一座山,山下有個小小的洞口,洞口中好像透出一點點光亮,於是漁夫下船,從那個洞口走進去。本來洞口非常狹窄,只能容許一個人通過,再走幾十步,出現一個與世隔絕,自給自足的理想世界。文內「豁然開朗」的原意是:眼前頓時開闊明亮起來。後來也被用來形容心境忽然變得開闊暢快,亦用於形容突然領悟到某個道理。
九牛一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想一死了之。但他仔細一想,覺得像他這樣官位低微的人,如果接受法律制裁被殺,就像九頭牛身上少了一根毛,一點影響也沒有,和死了一隻螞蟻又有什麼差別?而世人也不會把他和壯烈成仁的人相比,只會覺得他罪大惡極,死有餘辜。人都會死,但死有重於泰山,也有輕於鴻毛。於是司馬遷決定忍受屈辱,堅強的活下去,並且完成《史記》這部偉大著作。後來「九牛一毛」這句成語,就從原文中「九牛之一毛」的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極大數量中的一小部分。
不脛而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我門下的食客有好幾千人呢!」盍胥解釋說:「大鳥一展翅可以飛越千里,靠的就是牠的兩隻翅膀,而身上的毛少一點、多一點都不影響飛行。今天大王您那麼多的食客中,應有人才在其中,但您有重用他們嗎?」這就是說晉平公用的人雖多,但卻沒有適才適用。後來「不脛而走」這句成語,就從盍胥話裡的「無足而至」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事物不用推廣,也能迅速傳播。
瞠目結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 瞥然:一下子。瞥,音ㄆ|ㄝ。 (4) 駭怖:驚懼、害怕。 (5) 幾:音ㄐ|,將近、差一點。 (6) 墮地:掉落地上。墮,音ㄉㄨㄛˋ。 2、「結舌」:《漢書.卷七五.眭兩夏侯京翼李傳.李尋》馬不伏歷,不可以趨道;士不素養,不可以重國。《詩》曰「濟濟多士,文王以寧」,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非虛言也。陛下秉四海之眾,曾亡柱幹之固守聞於四境,殆開之不廣,取之不明,勸之不篤。傳曰:「土之美者善養禾,君之明者善養士。」中人皆可使為君子。詔書進賢良,赦小過,無求備,以博聚英俊。如近世貢禹,以言事忠切蒙尊榮,當此之時,士厲身立名者多。禹死之後,日日以衰。及京兆尹1>王章2>坐言事誅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表示強調。如:「一點也不」、「再也不敢」、「連爸媽也樂得開懷大笑。」
咬文嚼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元.秦簡夫《剪髮待賓.第二折》1>〔韓夫人云〕婆婆,請家裡來,我問你咱。你孩兒拿的個信字來,我當與他五貫長錢,你怎生將他痛決了一場?你差了也,量個信字打甚麼不緊?一點墨半張紙,又不中吃,又不中使,做甚麼打他?〔旦唱〕【滾繡毬】你道是一點墨半張紙,不中吃,不中使。〔云〕俺典了信字,管待秀才。〔唱〕又則道俺咬文嚼字。〔韓夫人云〕量這個信字,打甚麼不緊2>?〔旦唱〕都是那十數畫兒有這信字,為臣的作個重臣3>,為子的作個諍子4>,為吏的情取5>個素身行止,借人錢財主每休想道推辭。〔云〕姐姐,喒這婦道人家,有這個信字呵!〔唱〕則被這親男兒敬重做賢達婦。〔云〕男子漢有這個信字呵!〔唱〕交朋友皆呼信有之...
怨天尤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兒女英雄傳》第二回:「幸而安老爺是個讀書明理,閱歷通達的人,毫無一點怨天尤人光景。」
吹毛求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求全責備,洗垢求瘢辨似: 「吹毛求疵」及「求全責備」都有刻意要求完美的意思。 「吹毛求疵」含有故意挑剔小毛病之意;「求全責備」僅表示所求務必達到完全無缺。 吹毛求疵 求全責備 辨似例句 ○ ㄨ 她連一點芝麻小事都要挑剔,未免太~了。 ㄨ ○ 像你這樣~的作法,不但無法教好學生,反而會使他們失去自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完全。與否定語「不」、「無」等連用。有「一點也不……」的意思。如:「了無新意」、「了無生趣」。
扶搖直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所待者大,必須長期等待;塵埃雖微,卻因所待者小,幾乎隨時可飛。可是二者各有所待,又無不同。能了解這一點。才能用高遠的眼光去包容一切,無拘無束,而得到真正的快樂。原文的「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後來演變成「扶搖直上」這句成語,用來比喻快速上升,也用來比喻仕途得意。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