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罪該萬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罪行深重,處一次死刑仍不足以抵罪。多為下位者向上位者請罪之辭。《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三:「崔生拜伏在地,不敢仰視,又不好直說,口裡只稱:『小婿罪該萬死!』」《精忠岳傳》第一三回:「微臣臥病在床,不能接旨,罪該萬死!」也作「罪當萬死」。
親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愛民、親近民眾。[例]在上位者必須要能親民、愛民,才能得到民眾的支持與擁戴。
勸善黜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獎勵善人,懲誡做奸犯科的人。參見「勸善懲惡」條。《漢書.卷六.武帝紀》:「夫附下罔上者死,……在上位而不能進賢者退,此所以勸善黜惡也。」
三窟狡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金五百斤,西遊於梁,謂惠王曰:「齊放5>其大臣孟嘗君於諸侯,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強。」於是,梁王虛上位,以故相為上將軍,遣使者,黃金千斤,車百乘,往聘孟嘗君。馮諼先驅誡孟嘗君曰:「千金,重幣也;百乘,顯使也。齊其聞之矣。」梁使三反6>,孟嘗君固辭不往也。齊王聞之,君臣恐懼,遣太傅賫7>黃金千斤,文車8>二駟,服劍9>一,封書謝孟嘗君曰:「寡人不祥10>,被於宗廟之祟,沉於諂諛之臣,開罪於君,寡人不足為也。願君顧先王之宗廟,姑反國統萬人乎?」馮諼誡孟嘗君曰:「願請先王之祭器,立宗廟於薛。」廟成,還報孟嘗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為樂矣。」孟嘗君為相數十年,無纖介之禍者,馮諼之計也。 〔注解〕 ...
兔三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金五百斤,西遊於梁,謂惠王曰:「齊放5>其大臣孟嘗君於諸侯,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強。」於是,梁王虛上位,以故相為上將軍,遣使者,黃金千斤,車百乘,往聘孟嘗君。馮諼先驅誡孟嘗君曰:「千金,重幣也;百乘,顯使也。齊其聞之矣。」梁使三反6>,孟嘗君固辭不往也。齊王聞之,君臣恐懼,遣太傅賫7>黃金千斤,文車8>二駟,服劍9>一,封書謝孟嘗君曰:「寡人不祥10>,被於宗廟之祟,沉於諂諛之臣,開罪於君,寡人不足為也。願君顧先王之宗廟,姑反國統萬人乎?」馮諼誡孟嘗君曰:「願請先王之祭器,立宗廟於薛。」廟成,還報孟嘗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為樂矣。」孟嘗君為相數十年,無纖介之禍者,馮諼之計也。 〔注解〕 ...
大人虎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虎變,指老虎身上的斑紋變化多彩。大人虎變比喻居上位者的向善去惡,以顯現其德行之美。《易經.革卦.九五》:「大人虎變,未占有孚。」後比喻為大人物的出處行動變化莫測。亦比喻人的地位由貧賤變成貴顯。也作「大賢虎變」。
封建思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維護封建統治結構的道德價值觀,特別強調階級觀念,主張居下位者必須向上位者效忠,尊卑關係不可改變。後泛稱思想陳舊保守,不易接受新觀念、新事物。
求道於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問道於盲」之典源,提供參考。 唐.韓愈〈答陳生書〉(據《全唐文.卷五五二.韓愈》引)愈白:陳生足下:今之負名譽享顯榮者,在上位幾人?足下1>求速化2>之術,不於其人,乃以訪愈3>,是所謂借聽於聾,求道4>於盲,雖其請之勤勤5>,教之云云6>,未有見其得者也。愈之志在古道,又甚好其言辭,觀足下之書及十四篇之詩,亦云有志於是矣,而其所問則名,所慕則科,故愈疑於其對焉。雖然,厚意不可虛辱,聊為足下誦其所聞。 〔注解〕 (1) 足下:古代下對上或同輩相稱的敬辭。 (2) 速化:急於求成。 (3) 愈:韓愈(西元768∼824),字退之,唐河陽人。通六經百家之學,崇儒闢佛老,文章自成一...
高枕無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十乘,金五百斤,西遊於梁,謂惠王曰:「齊放其大臣孟嘗君於諸侯,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強。」於是,梁王虛上位,以故相為上將軍,遣使者,黃金千斤,車百乘,往聘孟嘗君。馮諼先驅誡孟嘗君曰:「千金,重幣也;百乘,顯使也。齊其聞之矣。」梁使三反,孟嘗君固辭不往也。齊王聞之,君臣恐懼,遣太傅賫黃金千斤,文車二駟,服劍一,封書謝孟嘗君曰:「寡人不祥,被於宗廟之祟,沉於諂諛之臣,開罪於君,寡人不足為也。願君顧先王之宗廟,姑反國統萬人乎?」馮諼誡孟嘗君曰:「願請先王之祭器,立宗廟於薛。」廟成,還報孟嘗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為樂矣。」 〔注解〕 (1) 狡兔有三窟:比喻有多處藏身的地方或多種避禍的準備。見「狡...
不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了解,多指不了解事實真相。《楚辭.屈原.卜居》:「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漢.鄒陽〈獄中上書自明〉:「今臣盡忠竭誠,畢議願知,左右不明,卒從吏訊,為世所疑。」
2.不英明。漢.東方朔〈非有先生論〉:「見而不行,主不明也。」《三國演義》第三回:「昔太甲不明,伊尹放之於桐宮。」
3.不精通、不擅長。元.史九敬先《莊周夢》第二折:「(末云):『將酒來』(生云):『賜飯足矣。小人酒上不明。』」元.劉唐卿《降桑椹》第二折:「祖傳三輩行醫。若論我學生的手段,我指上不明,醫經不通。」
4.不明亮。如:「昏暗不明」。《三國演義》第六回:「帝星不明,賊臣亂國,萬民塗炭,京城一空!」
5.不明朗。如:「情況不明」。
6.不靈光。如:「其人昏昧不明。」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