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45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下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卑微的地位。漢.王充《論衡.逢遇》:「或高才潔,行不遇,退在下流。」漢.蔡邕〈太尉楊賜碑〉:「惟我下流二三小臣,穢損清風,愧于前人。」
英雄無用武之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雖有才能,卻無施展的機會。語本《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 △「懷才不遇
李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籍簡介: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隴西成紀人(今甘肅省泰安縣北)家居綿州昌明縣青蓮鄉。生平經歷:李白 (公元七零一至七六二年)盛唐的最主要代表之一,一生中最菁華的歲月是在唐玄宗統治下度過的。從傳世的第一首詩《訪戴天山道士不遇》(720以前)到最後一首《臨路(終)歌》(762),他的創作活動延續了四十多年,內容上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封建社會發展的必然過程。一、出蜀以前(701-725年)李白出身豪商,自幼生長在今四川江油縣附近,舊彰明縣青蓮鄉。出峽前遊過成都和峨眉。二、循江東遊到離開安陸(725-735年)李白二十五...
淺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微薄。《三國演義》第三七回:「劉備直如此緣分淺薄,兩番不遇大賢!」
韋應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白鶴徘徊看不去,遙知下有清都人。寄廬山棕衣居士  兀兀山行無處歸,山中猛虎識棕衣。  俗客欲尋應不遇,雲溪道士見猶稀。 因省風俗,與從侄成緒游山水,中道先歸寄示  累宵同燕酌,十舍攜征騎。始造雙林寂,遐搜洞府秘。  群峰繞盤鬱,懸泉仰特異。陰壑雲松埋,陽崖煙花媚。  每慮觀省牽,中乖遊踐志。我尚山水行,子歸棲息地。  一操臨流袂,上聳幹雲轡。獨往倦危途,懷沖寡幽致。  賴爾還都期,方將登樓遲。 寒食寄京師諸弟  雨中禁火空齋冷,江上流鶯獨坐聽。  把酒看花想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歲日寄京師諸季端武等  獻歲抱深惻,...
談何容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也感到快意,但是卻使行為有所敗壞。所以不是明王賢主,又怎能聽清楚?」東方朔藉著這篇文章,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心情。後來「談何容易」被用來指嘴裡說說容易,實際做起來卻很困難。如《鏡花緣》第二五回:「伯伯﹗談何容易﹗他這令旗素藏內室,非緊急大事,不肯輕發。」
氣憤填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立刻前往嶺南上任。高適除了不捨之外,也叮嚀他到異地應注意的事情。詩中的「氣填膺」指的就是因朋友的懷才不遇感到不平,氣憤填滿胸中。後來這兩個詞語被合用成「義憤填膺」,指胸中充滿因正義而激起的憤怒。
三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為三國魏董遇教導學生充分用來讀書的三個餘暇時間:冬、夜、陰。典出《三國志.卷一三.魏書.王朗傳》裴松之注引《魏略》。後泛指閒暇時間。晉.陶淵明〈感士不遇賦.序〉:「昔董仲舒作士不遇賦,司馬子長又為之。余嘗以三餘之日,講習之暇,讀其文。」
善價而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一聽就明白子貢話中所指,便回答:「賣了吧!賣了吧!我是在等有人出高價呢!」這段師生對答中,是把懷才不遇的孔子比喻成美玉,把期待中的賢能君主比喻成識貨的好商人。孔子為了尋找願意出高價的人,花費了十三年周遊列國,直到六十八歲那年才放棄希望,返回故鄉致力於古代典籍的整理。後來「待價而沽」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人等待機會,為世所用。後亦用來比喻商品等待買主出價買下。
圓鑿方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九辯〉是宋玉的優秀作品之一,王逸認為是弟子宋玉憫其師忠而遭逐,故作〈九辯〉以述其志,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悲愁和不滿。宋玉善於藉由描寫自然景物,來抒發自身的情感,而達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在〈九辯〉中宋玉寫道:「世上難道沒有千里馬嗎?實在是因為沒有好的御者,所以才無法駕御千里馬。野鴨、野雁在水中庸碌覓食,只有鳳鳥騰空高飛。方的枘配上圓的鑿,又豈能夠相容呢!」宋玉以許多鮮明的形象表現出自己不被重視,不是因為自己沒有才能,而是世人庸碌,沒有眼光,以致自己在世間就如「圜鑿」對上「方枘」,完全無法見容於人群。鑿,是器物上用來鑲嵌東西的下凹部分;枘,則是一端削成方形的短木頭。欲以方形的枘,嵌入圓形的鑿,自然...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