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3.816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逆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違背人倫道德。《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三:「要小人做此逆倫之事,至死不敢。」《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四回:「萬一弄出了逆倫重案,照例左右鄰居,前後街坊,都要波及的。」
庶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萬物。《孟子.離婁下》:「舜明於庶物,察於人倫。」
裴行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619~682)字守約,唐聞喜人。通兵法,工草隸,兼通陰陽曆術,精於人倫之鑑。為唐代名將,曾先後討平吐蕃、突厥,封為聞喜縣公,卒諡獻。
虛往實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莊子.德充符》:「常季問於仲尼曰:『王駘,兀者也。從之遊者,與夫子中分魯。立不教,坐不議,虛而往,實而歸。固有不言之教,無形而心成者邪?』」指虛心往學,得道而返。《魏書.卷九○.逸士傳.眭夸等傳.史臣曰》:「或隱不違親,貞不絕俗;或不教而勸,虛往實歸。非有自然純德,其孰能至於此哉?」《南史.卷五九.任昉傳》:「昉樂人之樂,憂人之憂,虛往實歸,忘貧去吝,行可以厲風俗,義可以厚人倫。」
強詞昧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後又說:「這不都是孔孟的道理嗎?」僧會回答:「佛法與孔孟之道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孔孟主要傳揚人倫,這點與佛法是一樣的,但是佛法更加廣泛,提及因緣生滅、諸行無常,這則是孔孟之道所沒有的。」孫皓雖然強自狡辯,但仍無法辯倒僧會,也就不敢隨便毀壞廟宇佛像了。後來「強詞奪理」這句成語,就從這裡的原文「強詞昧理」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沒有道理卻強行狡辯,硬說成有理。
賞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欣賞、鑒別。唐.張說〈贈太尉裴公神道碑〉:「凡所進拔,盡為名將,此則有道之人倫,武侯之賞鑒也。」《紅樓夢》第八回:「原來姐姐那項圈上也有八個字,我也賞鑒賞鑒。」
王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帝王的姬妾。《三國演義》第七七回:「人倫之道,不可廢也。必納王妃,以襄內政。」《紅樓夢》第八三回:「姑娘做了王妃,自然皇上家的東西分的了一半子給娘家。」
吟詠情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吟詠詩歌以抒發感情思想。《詩經.周南.關雎.序》:「國史明乎得失之跡,傷人倫之廢,哀刑政之苛,吟詠情性以風其上,達於事變而懷其舊俗者也。」《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或以吟詠性情,或以述德顯功。」
大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父子、夫婦、君臣、長幼、朋友等人倫。《論語.微子》:「欲潔其身,而亂大倫。」《孟子.公孫丑下》:「內則父子,外則君臣,人之大倫也。」
容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容貌及資質。《晉書.卷九六.列女傳.王廣女傳》:「容質甚美,慷慨有丈夫之節。」《南史.卷二六.袁湛傳》:「昂容質修偉,冠絕人倫。」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