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7.521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無所措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手足無措」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有一段記載:衛靈公死後,衛人立蒯聵(ㄎㄨㄞˇ ㄎㄨㄟˋ)之子輒,是為出公。這一年六月,趙鞅將蒯聵納於衛國的戚地,與輒對立。直到出公五年,衛君輒始終違抗父親蒯聵,諸侯們屢次以這件事責備衛國。這時孔子門人子路等多在衛國任職,衛君輒想要請孔子主政。此刻蒯聵已在晉人的協助下回國,佔領了戚邑,父子相峙不下,盡失其應有的風度。在這種情形下,孔子自然不願為一個名不正、言不順的君主效力。他向子路陳述「正名」的道理,說:「名分不正,所說的話就不合道理;說的話不合道理,事情就做不成;事情都做不成,當然安上治民的禮、移風易俗的樂就無法產生;禮樂不...
如風過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秋風過耳」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趙曄《吳越春秋.吳王壽夢傳》十七年,餘祭卒。餘昧立,四年,卒,欲授位季札。季札1>讓,逃去,曰:「吾不受位2>,明矣。昔前君3>有命,已附子臧4>之義。潔身清行,仰高履尚5>,惟仁是處。富貴之於我,如秋風之過耳。」遂逃歸延陵6>。吳人立餘昧子州于,號為吳王僚也。 〔注解〕 (1) 季札:春秋吳王壽夢的第四子,生卒年不詳。壽夢見其賢而欲立為王,不受;後封於延陵,號延陵季子,簡稱為季子。曾出使魯國,並從觀樂中,聽出各國的興衰。他與徐君間重友誼、守信用的故事,亦為世人傳誦。 (2) 受位:接受王位。 (3) 前君:前任國君,指吳王壽夢。 (4) ...
立人達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幫助別人建立功業、地位。語本《論語.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也作「達人立人」。
望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失望、慚愧的樣子。《孟子.公孫丑上》:「推惡惡之心,思與鄉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將浼焉。」
望夫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位於湖北省武昌縣北山上,狀如人立的大石。相傳是古代一位貞婦送夫從役,站在山頭上遠望丈夫回來,日久所化成的石頭。見南朝宋.劉義慶《幽明錄》。後表示對丈夫思念深切或堅貞的妻子。元.關漢卿《救風塵》第一折:「有朝一日,准備著搭救你塊望夫石。」明.謝讜《四喜記》第三二齣:「仰望惟君子,無邪不害思,甘為望夫石,何日是歸期?」
南台科技大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寧靜,更具都會生活的便利。 校訓信 ─ 不失信義 ─ 不忘義誠 ─ 不欺騙實 ─ 不虛偽此四者皆為我人立身處世之基本原則,非獨古聖先哲特重之,即若歐美法系亦以之為重要法則,故為之校訓,期我全校師生共勉勵之。 校徽藍色六角形螺絲帽之象形,代表工學院及數位設計學院系(所),藍色顯示該等系(所)穩重純潔之特性。紅色圓形銅錢之象形,代表商學、管理及人文社會學院系(所),紅色顯示該等系(所)親切活潑之特性。兩者重疊交會人本為中,工商為翼,涵融並進,蘊蓄無限活力,追求卓越,邁向巔峰。中心太極圖案以人文思維的理念,寓科技教育的實踐,蘊...
張膽明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軍瞋目張膽,出萬死不顧一生之計,為天下除殘也。今始至陳而王之,示天下私。願將軍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國後,自為樹黨,為秦益敵也。敵多則力分,與眾則兵彊。如此野無交兵,縣無守城,誅暴秦,據咸陽以令諸侯。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如此則帝業成矣。今獨王陳,恐天下解也。」陳涉不聽,遂立為王。 〔注解〕 (1) 秦:西元前248∼207,戰國秦滅六國後,秦王政統一天下,建都咸陽,實行中央集權。因秦始皇專制獨裁,二世皇帝殘暴統治,致使六國遺民紛紛起兵抗暴,後為劉邦所滅。 (2) 無道:不行正道。 (3) 社稷:本指土神和穀神。因社稷為帝王所祭拜,後就用來泛稱國家。 (4) 罷:音ㄆ|ˊ,通「...
瀝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滴血、流血。元.郝經〈趙邈齪伏虎圖行〉:「鐵鬚張磔疑有聲,赤吻瀝血猶帶腥。」
2.自刺皮膚使出血。古人常用以立誓以表決心。如:「瀝血以誓」。《水滸傳》第一一一回:「就押生禽到偽統制卓萬里、和潼,就那里斬首瀝血,享祭三位英魂。」
3.形容竭誠相示。唐.韓愈〈歸彭城〉詩:「刳肝以為紙,瀝血以書辭。」
手足失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手足無措」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有一段記載:衛靈公死後,衛人立蒯聵(ㄎㄨㄞˇ ㄎㄨㄟˋ)之子輒,是為出公。這一年六月,趙鞅將蒯聵納於衛國的戚地,與輒對立。直到出公五年,衛君輒始終違抗父親蒯聵,諸侯們屢次以這件事責備衛國。這時孔子門人子路等多在衛國任職,衛君輒想要請孔子主政。此刻蒯聵已在晉人的協助下回國,佔領了戚邑,父子相峙不下,盡失其應有的風度。在這種情形下,孔子自然不願為一個名不正、言不順的君主效力。他向子路陳述「正名」的道理,說:「名分不正,所說的話就不合道理;說的話不合道理,事情就做不成;事情都做不成,當然安上治民的禮、移風易俗的樂就無法產生;禮樂不...
手腳無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手足無措」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有一段記載:衛靈公死後,衛人立蒯聵(ㄎㄨㄞˇ ㄎㄨㄟˋ)之子輒,是為出公。這一年六月,趙鞅將蒯聵納於衛國的戚地,與輒對立。直到出公五年,衛君輒始終違抗父親蒯聵,諸侯們屢次以這件事責備衛國。這時孔子門人子路等多在衛國任職,衛君輒想要請孔子主政。此刻蒯聵已在晉人的協助下回國,佔領了戚邑,父子相峙不下,盡失其應有的風度。在這種情形下,孔子自然不願為一個名不正、言不順的君主效力。他向子路陳述「正名」的道理,說:「名分不正,所說的話就不合道理;說的話不合道理,事情就做不成;事情都做不成,當然安上治民的禮、移風易俗的樂就無法產生;禮樂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