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4.86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干的第九位。
設身處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清.李漁《閒情偶寄.卷三.賓白第四.語求肖似》:「填詞一家,則惟恐其蓄而不言,言之不盡。是則是矣,須知暢所欲言,亦非易事。言者,心之聲也,欲代此一人立言,先宜代此一人立心。若非夢往神遊,何謂設身處地?」
善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地端正純潔,沒有歹意邪念。如:「善良的人總是站在別人立場著想。」
名正言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衛靈公死後,衛人立蒯聵(ㄎㄨㄞˇ ㄎㄨㄟˋ)之子輒,是為出公。這一年的六月,趙鞅將蒯聵納於衛國的戚地,與輒對立。直到出公五年,衛君輒始終違抗父親蒯聵,諸侯們屢次以這件事責備衛國。這時孔子門人子路等多在衛國任職,衛君輒想要請孔子主持政治。於是子路問孔子:「如果您去主政,要先從哪裡下手?」因為衛國正處於一個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名實錯亂的局面,孔子根本無意輔佐出公,所以說:「如果非做不可的話,就從正名入手吧。」並且說出「名不正,則言不順」,意思是說:名分不正,所說的話就不合道理。而孔子所講的此一席話見於《論語.子路》。後來「名正言順」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所做的事正當而合理...
學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研習、鑽研。《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士則學習法令辟禁。」《紅樓夢》第四八回:「如今要成人立事,學習著買賣,又不准我了。」
明目張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軍瞋目張膽,出萬死不顧一生之計,為天下除殘也。今始至陳而王之,示天下私。願將軍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國後,自為樹黨,為秦益敵也。敵多則力分,與眾則兵彊。如此野無交兵,縣無守城,誅暴秦,據咸陽以令諸侯。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如此則帝業成矣。今獨王陳,恐天下解也。」陳涉不聽,遂立為王。 〔注解〕 (1) 秦:西元前248∼207,戰國秦滅六國後,秦王政統一天下,建都咸陽,實行中央集權。因秦始皇專制獨裁,二世皇帝殘暴統治,致使六國遺民紛紛起兵抗暴,後為劉邦所滅。 (2) 無道:不行正道。 (3) 社稷:本指土神和穀神。因社稷為帝王所祭拜,後就用來泛稱國家。 (4) 罷:音ㄆ|ˊ,通「...
有志竟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怕有心人,凡事只要能把握著百折不撓的堅定意志去做,終能達成任務,獲得最後的勝利也。 解釋 今用以勉人立志之辭。意謂握定志向,努力不懈,終能成功也. 詞意 相似詞:功成名就相反詞:一敗塗地 例句 國父歷經十一次革命,才推翻滿清,是有志竟成的最佳啟示
兩敗俱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俱傷兩敗注音︰ㄐㄩˋ ㄕㄤ ㄌ|ㄤˇ ㄅㄞˋ漢語拼音︰jù shāng liǎng bài釋義︰即「兩敗俱傷」。見「兩敗俱傷」條。 01.宋.汪應辰〈答梁子輔書〉:「東漢之君子必欲與小人立敵,終于俱傷兩敗,而國隨以亡。」
驚天地,泣鬼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紀載而語焉不詳,或僅存姓名而無事迹,甚者且姓名不可考,如史載田橫事,雖以史遷之善傳遊俠,亦不能爲五百人立傳,滋可痛已。  鄒君海濱,以所輯黃花岡烈士事略丐序於予。時予方以討賊督師桂林。環顧國內,賊氛方熾,杌隉之象,視清季有加,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義、五權憲法,爲諸先烈所不惜犧牲生命以爭之者,其不獲實行也如故。則予此行所負之責任,尤倍重於三十年前。倘國人皆以諸先烈之犧牲精神爲國奮鬥,助予完成此重大之責任,實現吾人理想之真正中華民國,則此一部開國血史,可傳世而不朽!否則不能繼述先烈遺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於其遺事,斯誠後...
可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令人感到恐怖。如:「一陣陰風過後,忽見一人立於燈下,形狀可怖。」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