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3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4.230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教師民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師民誌目錄1 前言2 主要內容3 關鍵字4 參考書目 前言此方法起源於美國1960年代,創使者為葛芬柯。其理論受到現象學及象徵互動論的影響,研究對象以常識性的方式,主  :要探討人類日常生活的行為,也就是去記錄人如何去理解這個世界的過程,試圖分析人們在現實社會的日常生活。主要概念為二:強調所有人員均具有反省的功能,也就是擁有批判能力,其二則為指標性的,語言符號在不同情境下有其  :特殊意義,彼此需在特定的文化薰陶區域內才能夠有所互動,達成溝通。(註2) 主要內容教育
採風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採集探問民間的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凡庸的人。《儒林外史》第三六回:「這正是他風流文雅處,人怎麼得知?」《紅樓夢》第四五回:「我又不作詩作文,只不過作個人罷了!」也稱為「夫」。
2.未出家的人。相對於僧人而言。《文明小史》第三五回:「況且清淨地方,如何容得人前來蹧蹋?」
矯世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糾正頹廢的世風,激勵良善的風。宋.王禹偁〈四皓廟碑〉:「遠害全身,矯世勵。清泉洗耳,紫芝充腹。」
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世主義」為英國的霍利約克(George J. Holyoake)在一八四六年所提出的哲學思想,是一種物質的以及理性的運動,不賴天啟、不求來世,只從人類本身的理性及努力著手,謀求在現世安身立命以及文化發展之思想;強調追求的是真實的現世價值,並不一定堅持反宗教或無神論的立場。然而在一般用法中,卻常將之泛稱現代反宗教、無信仰的思潮。
  世主義之源起有其政治與哲學發展上的背景:就政治因素而言,英國一八三二年修正通過的〔民權法案〕(The Reform Bill),打碎了一些激進的民權運動者以革命爭取民權的希望,促使其認可和平改革的必要性,並思索如何透過更平和的組織化和教育的方法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民百姓的風習慣與傳統,包含建築風格、日用器物形式等物質文化,以及民間故事、俚語、宗教儀式等非物質文化。《漢書.卷五六.董仲舒傳》:「樂者,所以變民風,化民也。」《文明小史》第一回:「湖南永順府地方,毗連四川,苗漢雜處,民渾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的說唱文學。唐代僧人根據佛經的內容加以鋪陳演義,以通有趣的說唱方式向在家人宣揚佛法。《資治通鑑.卷二四三.唐紀五十九.敬宗寶曆二年》:「上幸興福寺,觀沙門文漵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出家人捨戒恢復在家人的身分。《魏書.卷一一四.釋老志》:「罷佛法時,師賢假為醫術還,而守道不改。」《西遊記》第二三回:「你在此間還,卻不是兩全其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高雅與庸。漢.劉熙〈釋名序〉:「名號雅,各方名殊。」《文選.任昉.為范尚書讓吏部封侯第一表》:「雅所歸,惟稱許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粗野強悍的民。《後漢書.卷二○.祭遵傳.論曰》:「且臨守偏海,政移獷,徼人請符以立信,胡貊數級於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