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0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56.252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意在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泛指在寫字、詩文、繪畫前,構思成熟後才下筆。唐.歐陽詢《書法.救應》:「凡作字,一筆纔落,便當思第二三筆,如何救應,如何結裹,書法所謂意在筆,文向思後是也。」也作「意在筆前」、「意存筆」。
有狀元學生,無狀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生勝過老師或後人勝過前人。比喻事物發展的規律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例:學生讀到博士,𠊎還係小學生,有麼个關係,人講有狀元學生,無狀元生。(學生唸到博士,我還是小學老師,有什麼關係,所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走在前面。《漢書.卷八.宣帝紀》:「使有司道單于行,就邸長安,宿長平。」
2.預施行。《老殘遊記》第五回:「今兒可否將他們行收監?明天定有幾個死的。等站籠出了缺,將他們補上,好不好?」也作「事」。
驗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驗論最早是由康德(Immaunel Kant, 1724~1804)所提出,即主張在審察知識客觀性時 ,以驗方法(Transcendental Method),批判知識的範圍、限制與可能性。這裡的驗方法是指反省認知主體的天條件;康德認為驗自我(Transcendental Ego)具備感性的時空形式與悟性的範疇形式,是一切認識經驗之所以可能的必然條件。康德之後,德國觀念論者與新康德主義者也經常考察自我與主體的認知條件,他們的學說充滿驗論的色彩。
  驗論也常用以指十九世紀美國新英格蘭地區發展出來的哲學思潮。譯為超驗,論者主張萬物同體、人性本善。智慧洞見可超越邏輯思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稱古之賢者。《詩經.商頌.那》:「自古在昔,民有作。」三國魏.曹植〈王仲宣誄〉:「朝聞夕沒,民所思。」
2.古人。《詩經.小雅.小旻》:「匪民是程,匪大猶是經,維爾言是聽,維爾言是爭。」三國魏.曹植〈箜篌引〉:「民誰不死,知命復何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稱謂。稱已死的祖父。《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二:「貧僧初行,見本宅土地,恰遇宅上祖繡衣公。」《儒林外史》第一三回:「在祖膝下料理些家務,所以不曾致力於舉業。」
2.宗祖、祖。《尚書.多士》:「乃命爾祖成湯革夏,俊民甸四方。」《禮記.月令》:「大割祠于公社及門閭,臘祖五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居前,處於優勢。如:「這場棒球賽,中華隊一路領,終場以五比零打敗來訪的外國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謂。稱已故的父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四回:「兄弟襁褓時,嚴、慈便相繼棄養,虧得祖父撫養成人,以有今日。」也稱為「父」、「府君」、「大夫」、「考」。
僑大修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僑大修班全稱為「國立僑生大學修班」,班址設於臺灣省臺北縣林口鄉。自民國四十三年成立迄今,歷屆結業僑生已達一萬七千餘人,學成後返回僑居地開創事業,及為僑社服務,多有優異之表現。
  該班之教育使命,係針對海外高中畢業或同等學力之回國升學僑生,施予一年中國語文與基本學科之加強教學,為其升學大專校院之定向輔導,以及深造領域之準備。其教育方針,係依據僑生學業上之需要,訂定教學課程,編纂各科教材,充實教學設備,加強師資陣容,務期提升僑生之學科素質,奠定進入大學後能順利接受高深學術之基礎。另外,亦注重文化教育,陶冶僑生使其具有中華民族之文化素養。
  就學制而言,僑大修班屬於...
來後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按照到來的前後次第。《水滸傳》第三五回:「也有個來後到。甚麼官人的伴當要換座頭!老爺不換!」《孤本元明雜劇.南牢記.第二折》:「也有個來後到,反教俺無下梢。」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