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0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惡人告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幹壞事的人反而去告官、訴冤枉。如:「是他欺負我,他卻惡人告狀,跟老師說我打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謂。稱已故的母親。也稱為「妣」、「母」。
驗觀念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驗觀念論是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哲學的核心思想。康德在〔純粹理性批判〕(Critique of Pure Reason)中自認其學說為「形式的」(formal)、「批判的」或「驗的」觀念論,以有別於笛卡爾(René Descartes, 1596~1650)的質疑觀念論(Problematic Idealism)與柏克萊(George Berkeley, 1685~1753)的獨斷觀念論(dogmatic Idealism)。康德認為笛卡爾的普遍懷疑,使一切觀念成為可疑的對象,進而動搖了觀念所呈顯外在世界的客觀性。柏克萊獨斷地認為一切存在均存在於觀念之...
憂後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憂苦而後得安樂。語本《大戴禮記.曾子立事》:「憂事者後樂事,樂事者後憂事。」如:「我寧可憂後樂,把工作做完再休息。」
2.指憂慮在天下人之,安樂在天下人之後。形容關心國計民生,公後私。語本宋.范仲淹〈岳陽樓記〉:「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關心國計民生,有憂患則居,享樂則居後。《宋史.卷三一四.列傳.范仲淹》:「致其當朝,雖不能久,然憂後樂之志,海內固已信其有弘毅之器。」明.王世貞《鳴鳳記.鄒林游學》:「你憂後樂師忠彥,由義居仁效昔賢。」
意承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等父母表明意願,就能事順應他的心意去做。語出《禮記.祭義》:「君子之所為孝者,意承志,諭父母於道。」後泛指能揣測他人心意而加以迎合。也作「意承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稱逝去的師長。《禮記.文王世子》:「凡始立學者,必釋奠于師,及行事,必以幣。」《孟子.離婁上》:「今也,小國師大國,而恥受命焉,是猶弟子而恥受命於師也。」
2.萬代之師孔子。隋文帝時諡孔子為「師尼父」,後世尊稱孔子為「師」。晉.陶淵明〈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詩二首之二:「師有遺訓,憂道不憂貧。」也稱為「至聖師」。
3.尊稱能佐聖成德者。魏正始至隋大業年間,皆尊孔子為聖,顏回為師。唐初曾改尊周公為聖,以孔子為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創作歷程:3 創作風格:4 著作: 生平:白勇,生於一九三七年,廣西桂林人。白勇為北伐抗戰名將白崇禧之子,幼年居住於南寧、桂林,從小在戰火的顛沛中成長,一九四四年逃難到重慶。抗戰勝利後曾移居南京、上海、漢口、廣州。一九四九年再遷居香港,一九五二年來臺與父母團聚,入台大外文系就讀。一九六三年赴美留學、定居,獲取「愛荷華大學作家工作室」(Writer’sWorkshop)文學創作碩士,一九六五年獲碩士學位,赴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已故的賢哲。《北史.卷四三.郭祚傳》:「賢後哲,頓在一門。」《文選.張悛.為吳令謝詢求為諸孫置守冢人表》:「伏見吳平之初,明詔追錄賢,谷封其墓。」
古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的聖人和以前的賢人。《六部成語註.禮部》:「古聖賢:古時之聖人,前之賢人。」
決條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最重要、優考慮的條件。如:「有恆是成功的決條件。」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