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22.274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預知道。《史記.卷一二八.褚少孫補龜策傳》:「聖能知亟見,而不能令衛平無言。」南朝梁.王筠〈和孔中丞雪裡梅花〉詩:「水泉猶未動,庭樹已知。」
2.知覺智慧比一般人高的人。《孟子.萬章下》:「天之生斯民也,使知覺後知,使覺覺後覺。」
吂學行學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謂小孩未學走學跑,容易跌倒。比喻做事秩序顛倒,不容易成功。例:處理事情做毋得忒過鬥緊,係講吂學行學走,顛倒毋會成功。(處理事情不可太過著急,要是未學走學跑,反而不會成功。)
驅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在一片沒有生物的地區,首移入而定居的生物。
2.首嘗試新事物或在前領導的人。如:「他是本公司開拓海外市場的驅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搶在前面。如:「在其他同學還沒想出答案之前,他就已經搶回答了。」《文明小史》第二回:「一直出城,奔到高陞店,當下就有號房,搶一步進店投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天地之初,宇宙本體。《文選.王儉.褚淵碑文》:「深達天之運,匡贊奉時之業。」清.洪昇《長生殿》第四六齣:「這壇本在虛空闢建,象涵太極法天。」
2.人受之於天的稟賦。如:「天不足」。《紅樓夢》第二八回:「林妹妹是內症,天生的弱。」
3.於天時而行事,有見之明。《易經.乾卦.文言曰》:「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文選.陸機.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賦詩》:「自昔哲王,天而順。」
4.哲學上指與生俱來,於感覺經驗和直接實踐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稱已死的父親。《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家母小侄,其實不曾得會,君卻是伯父至交!」《儒林外史》第一三回:「小弟因君見背的早,在祖膝下料理些家務,所以不曾致力於舉業。」
2.祖。《禮記.檀弓上》:「門人問諸子思曰:『昔者子之君子喪出母乎?』」《文選.應璩.與從弟君苗君冑書》:「幸賴君之靈,免負擔之勤。」
3.前代帝王。《詩經.邶風.燕燕》:「君之思,以勗寡人。」《莊子.山木》:「吾學王之道,脩君之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謂。謙稱已故的妻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人的功業。《書經.冏命》:「繩愆糾謬,格其非心,俾克紹烈。」
2.尊稱已故有功烈的人。如:「革命烈」。唐.杜牧〈唐故銀青光祿大夫崔公行狀〉:「易名定諡,為國常典,敢書烈,達于執事,附于史氏云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起初。《紅樓夢》第六九回:「原不該如此將刀靶付與外人去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謂。稱已死的妻子。唐.元稹〈茅舍〉詩:「農收次邑居,室後臺榭。」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