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5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星座名。二十八星宿之一。東方蒼龍七宿的第三宿,共有四顆星。
和衷共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司馬,曰:「夫苦匏1>不材於人2>,共3>濟4>而已。魯叔孫賦〈匏有苦葉〉,必將涉矣。具舟除隧,不共有法。」是行也,魯人以莒人先濟,諸侯從之。 〔注解〕 (1) 苦匏:一種有苦味的葫蘆,不能食用,晒乾後可在渡水時繫於腰間作為浮囊。匏,音ㄆㄠˊ。 (2) 不材於人:不可食用。材,通「裁」,處置、安排。此處指苦匏不可食用,對人類而言,沒有什麼用處。 (3) 共:音ㄍㄨㄥ,通「供」,供給。 (4) 濟:渡河。
創造思考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問題寫在黑板上,使小組成員不至於偏離主題。每當有人提出構想時,主持人應盡快紀錄,並予以編號,以得知共有多少構想被提出。評估構想:先前腦力激盪使用的是創造性與擴散性的思考,評估時的思考是分析性與收斂性的。主持人要求每個人獨自檢視清單,不要與他人討論,選出有價值的構想,並依票選結果,選出較佳的一些構想供大家參考採行。 其他創意思考策略模式分合法(Synectics method)聯想技術(Association techniques)夢想法(Big dream approach)屬性列舉(Attribute listing...
功能性評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方法,及設計問題行為出現時的對策。 三、步驟Ronald.L.Taylor指出實施功能性評量的步驟共有下列六點:1.謹慎界定問題行為。2.確認可預測或在行為發生前會立即出現的變項。3.確認行為發生後立即出現的變項(後果)。4.發展假設。5.蒐集觀察資料以支持假設。6.發展一個介入計畫。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 功能性評量、前因、行為、後果英文關鍵字: Functional Assessment、antecedent、behavior、consequences 參考資料:周俊良著。幼兒特殊教育導論, 2006年10月,頁66...
易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為注而自疏之。”,從《京氏易傳》出現後,遂取代京房原有的模式。 結構 易經的內容以「卦」組成,共有六十四卦。每一卦由六層組成,每一層稱為「爻」(粵音:淆,餚,肴)。每一爻以一條長的橫線「⚊」代表陽,稱為「陽爻」;或以兩條斷開的橫線「⚋」代表陰,稱為「陰爻」。從最底層數起,總共有六爻,而六爻以不同的陰、陽配搭,形成六十四種不同的組合。六爻可以分為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而每一部分的三個「爻」以不同的陰、陽配搭,形成多種不同的組合,稱為卦。六爻由下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星官名。牛宿之首,共有六顆星,在西方屬摩羯座。《晉書.卷一一.天文志上》:「牽牛六星,天之關梁,主犧牲事。」也稱為「牽牛」。但與俗稱「牽牛星」的河鼓二為不相干的星名。
孔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志。弟子都服心喪之禮三年而去,惟子貢設廬於家上,凡六年,纔他去。而後孔子的弟子及魯人移居在墓旁的,共有一百餘家,這個地方就改稱為孔里。  唐朝開元二十七年追諡孔子為文宣王,宋朝大中祥符元年加諡為至聖文宣王,元朝大德十年加大成至聖文宣王,明嘉靖九年改稱至聖先師,清朝順治二年定文廟諡號稱大成至聖文宣先師孔子,到順治十年又改稱至聖先師孔子,至今仍延此稱謂,未再更改。孔子嫡裔歷朝均有封爵,前考試院院長孔德成先生,於民國二十四年延稱為衍聖公,而後改為奉祀官。其及門弟子,如曾子等七十二聖賢亦曾有封爵,今仍配祀於孔廟。 周遊列國  ...
基本學力測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分數作為主要國中升高中的參考依據。2008年的第一次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共有31萬多人報考。 測驗目的為取得高級中等學校、高級職業學校之申請入學、甄選入學、登記分發入學等入學成績。為取得五年制專科學校之甄選入學、登記分發入學等入學成績。 測驗科目與題型 考科 範圍 時間 題數 國文 國中三年語文領域國文科 70分鐘 45至50題 英語 國中三年語文領域英語科 70分鐘 40至45題 數學 國中三年數學領域 70分鐘 30至35題 社會 國中三年社會領域(歷史、地理與公民) 70分鐘 60至70...
撲克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紙牌。共有五十四張,其中兩張是鬼牌。分黑桃、紅心、方塊、梅花四種花色,每種從一到十三點,其中傑克J當十一,皇后Q當十二,國王K當十三,都是人頭圖案。§英poker[例]除夕夜為了守歲,他們玩了一夜的撲克牌。
除法教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法是乘法的逆運算,因此讓學生能了解乘法與除法兩者之間的關係。舉例而言,當一輛個有四個輪子時,五輛車總共有幾個輪子,另一方面,則引導五輛車子有二十個輪子,而每輛車各有幾個輪子,透過此例子,可讓學生漸漸發現乘與除之間的關係所在。另外,也可利用具體物的操作,讓兒童更能清楚發現除法即為乘法的逆運算。 介紹除式接著則可介紹除法的符號,並且語意的表達,例如15÷3=5,也就是15除以3等於5,讓學生了解除法符號÷與除以是相同的涵義。另外,也須提供充分的題目來讓學生熟悉除法的運用,並且要運用中文的應用問題搭配數字符號的算式,兩者間來相...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